近期,美國特朗普政府團隊拋出的“海湖莊園協議”引發全球關注,美國頻頻揮舞的關稅大棒,不僅加劇了全球貿易緊張局勢,也讓全球金融市場陷入劇烈震蕩。
短期內,“對等關稅”政策給美國及全球資本市場帶來哪些沖擊?長期又將對全球貿易和金融市場產生哪些影響?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丁志杰對第一財經表示,美國“對等關稅”措施激化貿易沖突,擾亂全球供應鏈,推升通脹和衰退預期,短期內對美國自身及世界各國資本市場都造成巨大沖擊,長期內會推升全球融資成本,加速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重塑,損害美國信譽和美元國際地位。“不過,我國憑借龐大的國內市場規模、強大的產業鏈韌性等優勢,應對貿易摩擦的經驗豐富,應對外部沖擊更從容。經濟長期向好趨勢不變。”丁志杰表示。
美國經濟衰退風險上升
美國“對等關稅”措施激化了貿易摩擦,短期內對美國自身及世界各國資本市場都造成巨大沖擊。
丁志杰對第一財經表示,“對等關稅”政策遠超市場預期,這打破了投資者對全球貿易秩序的長期信任,導致風險偏好急劇下降,加劇了美國及全球資本市場的恐慌情緒,引發市場對貿易戰升級、供應鏈斷裂和全球經濟衰退的擔憂。
激進的關稅政策下,美國經濟和金融市場首當其沖。“過去兩周,全球金融市場因特朗普‘對等關稅’沖擊發生巨震,集中表現為美國股債匯遭遇‘三殺’。”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研究員江振龍對第一財經說。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更是認為,“對等關稅”措施一則增加美國經濟“滯脹”風險,二則加劇美國金融市場波動。
近期,美國國債價格連續下跌,10年期美債收益率4月9日盤中最高漲至4.5%,創下2001年以來單周最高上升幅度,30年期美債收益率也一度升破5%。
通常情況下,美國向其貿易伙伴加征關稅,美元將升值,但此次在“對等關稅”沖擊下,美元兌歐元、日元匯率發生較大貶值。在江振龍看來,這一方面是因為“對等關稅”政策對全球貿易和金融體系造成了巨大的不確定性沖擊,投資者拋售美元資產是一種正常的應激反應;另一方面,關稅政策動搖了美元資產的根基,使投資者對美元資產產生信任危機。
“長期以來,美債、美元分別被視為全球資產定價之錨及重要的避險資產,美‘對等關稅’推出后,美債在短時間內遭遇史詩級拋售,體現出美國自身的反噬。”丁志杰強調。
“對等關稅”推出后,美國經濟衰退的風險顯著上升。VIX恐慌指數一度從15.2點迅速攀升至60.13點,創下新冠疫情以來新高,體現出市場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加劇。
從深層次看,“對等關稅”政策可能打破“美國經濟例外論”,使美國陷入“滯脹”危機。
江振龍分析,在關稅沖擊下,美國通脹尤其是扣除能源和食品的核心通脹迎來較大反彈幾乎是確定的,而美聯儲為遏制通脹大概率會維持緊縮貨幣立場,從而加劇美國私人消費和投資的成本,進而拖累美國經濟增長。隨著美債收益率上漲,美國發行新債的成本增加,美國財政支出壓力增大,對美國經濟的支撐作用也將大大削弱。
加劇全球資本市場動蕩
與此同時,市場對美元資產也變得悲觀并迅速蔓延,引發了全球金融市場的劇烈震蕩。
在“對等關稅”政策宣布后,美國三大股指連續多日暴跌,各國股市也同步下挫。丁志杰稱,盡管此后美國對部分國家推遲征收“對等關稅”,美股及全球股市有所反彈,但美國政策反復無常,影響投資者信心,各國股市近日再次轉跌。可以預見,美國政策的反復無常及“對等關稅”大棒威脅,令美股及其他國家資本市場將持續承壓,波動性加大。
長期看,美“對等關稅”將加劇全球貿易的不確定性。丁志杰認為,美國“對等關稅”措施難以有效促進美國制造業回流,無法為美國帶來持久的經濟利益,反而會損害其全球領導地位和國際聲譽,還會迫使企業重新評估成本和風險,引發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深度重構,同時抬升長期貿易成本和融資成本。
具體而言,經濟主體融資成本上升與債務風險加劇。反復無常的“對等關稅”,增加了進口成本和貿易不確定性,引發金融市場動蕩,推高全球長期借貸成本,金融機構需要重新評估企業的信用狀況和經營風險。
此外,金融機構面臨信貸風險與跨境業務調整。丁志杰認為,加征關稅導致全球供應鏈重構和貿易成本上升,降低企業利潤前景,可能使企業推遲跨境上市或并購計劃,影響企業債券信用評級。
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難度也進一步增大。“金融機構面臨不確定的國際金融環境,需要對風險管理模型重新校準,納入更多風險因子,考慮更多極端情景。”丁志杰說。
而各國或將被迫調整國內經濟政策以應對關稅沖擊。在市場分析看來,美國“對等關稅”將影響全球供應鏈穩定和經濟增長預期,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也將面臨更大不確定性。
中金公司研究報告指出,中美以外,其他國家的經濟表現或取決于對美出口敞口的大小,以及美國對其加征關稅的幅度,部分國家對美出口依賴度高且順差較大,在美國關稅壓力下經濟可能存在較大下行風險。
在這場全球金融動蕩中,關稅政策也使新興經濟體經濟前景不確定性增加。江振龍表示,“對等關稅”政策使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面臨巨大沖擊。除中國外,大部分新興經濟體內需弱且對美國出口多,美國實施“對等關稅”將使新興經濟體的外貿承受巨大壓力,出口大幅下降會直接沖擊國內經濟增速,而資本的逐利性驅動跨境資本從新興經濟體流出,加大本國貨幣貶值壓力。
“對等關稅”沖擊波下,避險資產和大宗商品也出現大幅波動。丁志杰稱,美“對等關稅”政策大幅提高了全球非美國家與美國的貿易成本,加劇全球經濟走弱及商品需求轉弱預期。受此影響,原油、銅等大宗商品價格承壓。資金涌入避險資產,現貨黃金、COMEX黃金期貨均續創新高。
世界黃金協會相關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表示,近期,美國主導下的全球貿易格局劇烈動蕩和極度的不確定性,以及其對全球和美國資產帶來的影響,是全球金價走高的背后推手之一。3月底及4月至今,全球黃金ETF的大量流入表明,在極度不確定的環境中,資金紛紛涌入黃金對沖風險。
我國經濟長期向好趨勢不會改變
美國“對等關稅”政策使得全球金融市場在震蕩中呈現出顯著的分化格局。盡管對我國經濟帶來的沖擊不可避免,但中國仍是具有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
“我們仍應理性地看到,中國的出口產業仍具有很大的優勢和韌性。中國出口對美國依賴已相對較低,經過多年調整,對美出口在中國總出口中占比已降至15%以下,新的沖擊影響程度相對有限。”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中國已積累了較為豐富的談判和應對經驗,在國家和微觀層面都有應對策略。
比如,中國具備全產業鏈和中高端制造業競爭優勢,近年來,以“新三樣”為代表的中高端制造業對于穩出口起到了很好的支撐作用;再比如,中國出口市場日趨多元化,2024年,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占中國外貿總值近50%,未來還有進一步拓展的空間;此外,中國貿易創新有助于提升出口競爭力,跨境電商、新型離岸貿易等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新業態加速涌現。
中國銀河證券研究報告認為,關稅對于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不可避免,但“充足的儲備工具和政策空間”能夠在關鍵時刻形成有效對沖,基本面有望保持穩定,中國股票市場也將保持回升向好勢頭。
丁志杰認為,從中國情況看,雖然我國外貿出口和資本市場會短期承壓,但鑒于我國龐大的國內市場規模和強大的產業鏈韌性,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同時,我國應對貿易摩擦的經驗更加豐富,出口結構更加多元,產業鏈完備性和供應鏈韌性也更強,應對外部沖擊更從容。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