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4月21日訊"教育的本質是對生命的喚醒,而閱讀是最溫柔的喚醒方式。"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整本書閱讀任務群的指引下,膠州市常州路小學構建"導讀·推進·交流·跟蹤"四階課例體系,讓經典閱讀從"碎片化瀏覽"走向"系統性深耕",深化整本書閱讀教學實踐,為兒童終身閱讀能力筑基。通過系統性課程設計與多元化閱讀策略,引導學生在經典名著中感悟成長真諦,構建“讀思行創”一體化的閱讀生態。
導讀課?激趣啟航
激趣啟航,點燃西游探秘之火。常州路小學馬仁茹老師執教《西游記》導讀課,通過學校讀書活動月的真實情境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基于《西游記》章回體特點,導讀課以“游戲化任務鏈 閱讀策略滲透”為核心,通過“觀封面,說發現;讀回目,猜故事;繪導圖,理情節;寫名片,識人物;列計劃,巧實施”五項任務層層推進。任務設計貼近學生的認知水平,既鍛煉了邏輯思維,又增強了閱讀的趣味性。


推進課?任務驅動
任務驅動,破解取經八十一難。常州路小學張淑梅老師執教《西游記》導讀課,依托“閱讀任務單 小組共讀計劃”,構建深度閱讀支架。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梳理師徒四人經歷的關鍵地點,標注妖怪特征與降服方式,形成可視化思維導圖;通過“人物卡片”制作,橫向對比探討責任與成長的辯證關系,縱向關聯挖掘角色復雜性,品味人物特質;通過梳理經典情節,品讀文本,感受古典文學表達藝術。整堂課通過路線圖、人物卡、故事梳理、文本細讀四重任務,融合思維導圖、課本劇表演等多元策略,讓學生在思維碰撞中領略古典名著的永恒魅力。


交流課?創意表達
創意表達,演繹經典多維魅力。常州路小學王莎老師執教《西游記》交流課,通過“讀-演-創”立體化活動,實現閱讀成果轉化。課堂中以“取經慶功會”為主題,設計走紅毯、誰站C位、寫舉薦信、我們身邊的“取經人”四個活動,體現了整本書閱讀的情境化與趣味性,通過線索推理強化了學生閱讀中“預測與推斷”“抓住關鍵信息”等策略的遷移運用,通過辯論環節有效激發了學生的思維訓練。讓閱讀力轉化為終身成長的底層素養,真正實現"讀一本好書,育一生品格"的教育愿景。


跟蹤課·延展閱讀
常州路小學創新實施"閱讀馬拉松"計劃,將"21天閱讀打卡"與《西游記》延展閱讀相結合,將整本書閱讀與持續閱讀習慣培養有機融合,通過“閱讀·悅成長”學生讀書檔案的跟蹤閱讀,打造沉浸式、可持續的閱讀生態。以"三維跟蹤評價體系"為支撐,創造"目標引領—過程浸潤—成果轉化"的閉環式閱讀生態。


胸藏文墨虛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培養真正的閱讀者,從閱讀整本書開始,讓“讀書”真正回歸讀書。常州路小學將繼續引航經典和孩子們一起深耕細讀。讓每一位學生在整本書讀書活動中沐浴文化的恩澤,享受讀書的快樂! (本網記者)
責任編輯:劉亮亮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