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廣東、陜西、云南、重慶、河南等地近期出臺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方案,一系列便利化措施正不斷提升運輸效率,降低企業成本。
物流是實體經濟的“筋絡”,是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重要支撐。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有助于促進社會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第一財經記者從交通運輸部了解到,近期,多地紛紛出臺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方案,多措并舉推進物流領域綜合改革。
《浙江省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方案》提出,聚焦制度性降本,支持民營企業參與鐵路貨運基礎設施建設和鐵路貨運市場化運營;優化公平競爭環境,持續打擊和規范貨運車輛超載超限、不公平競爭等行為;優化開放共享環境,用好“四港聯動”云平臺,強化車、貨、倉信息共享;優化便利通關環境,重點提升港口、機場等通關效率。
圍繞結構性降本,浙江省提出,提升設施能級,大力推進“航運浙江”以及干線鐵路、疏港鐵路等重大工程建設;調整貨運結構,重點引導大宗散貨及中長距離貨運“公轉水”“公轉鐵”;推動公路網、鐵路網、水運網“三網融通”。
此外,浙江省還提出聚焦網絡性降本,破解項目落地難、用地保障難、產業集聚難;聚焦行業性降本,著力降低大宗流通成本、跨境物流成本、制造業物流成本、冷鏈物流成本、山區海島物流成本“五類成本”;聚焦技術性降本,推進數智化賦能、綠色化賦能、標準化賦能。
浙江省預計到2027年,全省鐵路和水路貨運周轉量將實現8%和10%的顯著增長,新增倉儲用地超萬畝,形成物流成本降低、產業集聚增強、綠色智慧升級的高質量發展格局。
攝影/章軻
《重慶市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方案(征求意見稿)》提出,實施樞紐與通道網絡能級提升行動、運輸結構優化攻堅行動、國家物流樞紐經濟區建設行動、物流與產業融合發展行動、現代化物流企業培育行動、物流數智化創新發展行動、物流運輸方式多式協同行動、物流區域合作共融發展行動、綠色低碳對標達標行動、物流要素資源保障行動等。到2027年,全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降至13.3%。
此外,廣東省提出,加快優化運輸結構,優化物流基礎設施布局,到2027年,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力爭降至13%左右;云南省提出,降低流通體系運行成本、全鏈條綜合成本、運輸服務隱性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物流協同組織成本、物流企業要素成本,力爭到2027年,全省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地區生產總值的比率降至14.5%;陜西省提出,深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改革,優化收費公路政策,實施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鼓勵企業充分利用軌枕及既有生產生活房屋等設施設備,降低專用線建設成本。
安徽省提出,實施加快供應鏈創新應用行動計劃。引導制造企業與物流企業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推廣應用綜合型供應鏈解決方案。推動新興產業供應鏈應急備份體系建設。引進培育現代化物流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支持“國字號”樞紐基地做大做強,建設一批物流園區、冷鏈物流基地、城郊大倉基地。到2027年,創建國家物流樞紐7家左右。
《河南省有效降低社會物流成本實施方案》提出,提速提質建設國家物流樞紐、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示范物流園區等重大物流設施,支持周口、駐馬店爭創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積極創建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城市,布局建設15個左右省級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確保全省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地區生產總值比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個百分點以上,打造物流降本增效先行區。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方案》明確,促進全社會物流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提高物流組織化程度和效率,促進物流與產業融合創新,解決物流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統籌推動物流成本實質性下降,有效降低運輸成本、倉儲成本、管理成本。到2027年,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力爭降至13.5%左右。
專家介紹,中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由2012年的18%下降到2023年的14.4%,即每創造100元GDP所支出的物流費用,從18元降至14.4元。到2024年,這一比重持續降至14.1元。
專家表示,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可以釋放巨大的經濟能量。從物流全鏈條來看,目前全社會物流成本仍有較大下降空間。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要統籌“降成本”和“提質效”。
“降成本”就是降低因物流全鏈條中的銜接不暢、體制機制障礙等問題導致的隱形成本,不是簡單降低運輸成本,也不是壓縮物流企業的合理利潤,更不是影響物流從業人員的收入;“提質效”就是通過推動物流與先進制造、現代商貿、現代農業等產業融合和供應鏈組織創新,盡可能壓縮低效無效物流環節,促進全社會物流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
此外,一季度浙江“義新歐”中歐班列運量突破6.3萬標箱,同比增長4%,“鐵路快通”“抵港直裝”等一系列便利化措施不斷提升班列運輸效率。截至目前,“義新歐”中歐班列已形成站到門、門到站、門到門等多式聯運集疏運服務體系。依托“中歐班列+海鐵聯運”拓展通道、平臺、樞紐功能,開行了中亞—金華(義烏)—寧波—馬來西亞、越南、韓國海鐵聯運班列。
廣州港集團介紹,今年一季度,廣州港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16234萬噸,同比增長3.2%;集裝箱吞吐量652萬標箱,同比增長7.02%,其中外貿箱量首次超越內貿箱量,展現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樞紐港的強勁動能。
在拓寬江海通道方面,廣州港集團攜手柳州市成立內陸港,為柳州進出口企業提供更加經濟高效、安全穩定的“一站式”“門到門”綜合物流服務。目前,廣州港累計在泛珠三角區域設立內陸港及辦事處35個,將出海口搬到內陸企業家門口。
在吉林省,農村物流建設取得成效。吉林省交通運輸廳介紹,全省39個縣級客運站完成“客貨郵”升級改造,565個鄉鎮建成鄉鎮運輸服務站,7319個建制村建成農村物流服務點,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網絡覆蓋率達80%。吉林交通今年計劃新建2000個農村物流服務網點,實現三級農村物流網絡全覆蓋。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日前推廣了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第一批典型經驗,天津港和石家莊國際陸港聯動開行跨里海中歐班列;連云港港深入開展“信息+監管”等探索;寧波、金華打造寧波舟山港金義“第六港區”;廈門、福州、泉州搭建“絲路海運”航運平臺,打造國際綜合物流服務品牌和平臺;武漢實施鐵水聯運港站封閉式一體化運作;廣州推行鐵路和碼頭一體化管理,帶動業務一體化協同發展等得到各方認可。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