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 4月19日,“豫你同行·對話南陽——河南省高校來華留學聯盟中外學生研學活動”進入第二天,來自全省29所高校的205名中外師生代表首站“打卡”醫圣祠,系統了解醫圣張仲景的生平事跡與醫學成就,深入感受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獨特魅力。隨后,研學團一行走進南陽張仲景醫院,沉浸式體驗中醫經典與傳統功法,切身領悟中醫“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健康理念與智慧內涵。

留學生代表體驗中醫把脈。
“醫生說你氣血有些不足,建議通過改善飲食和作息來慢慢調理。”4月19日上午,在南陽醫圣祠,河南中醫藥大學馬來西亞留學生林素慧(SU HUI LIM)正一邊聽講解,一邊主動為身邊的留學生做翻譯。作為此次活動中少有的“二刷”學員,這是她第二次“打卡”醫圣祠。林素慧于2022年來到河南中醫藥大學攻讀針灸推拿學碩士學位,對張仲景及其醫學思想早有深入了解。她說,中醫注重調和陰陽、辨證施治,這不僅是治療之道,更是生活的智慧。她希望能把中醫的理念和技術帶回馬來西亞,造福更多人。
來自緬甸的留學生李鴻昌(WIN MAUNG ZAW)是林素慧的同學,目前在河南中醫藥大學攻讀中醫內科學碩士學位,在他看來,中醫的“藥食同源”理念尤為重要。“許多外國人會覺得中藥味苦、難以接受,因此我更傾向于通過推拿、針灸等方式,特別是利用‘藥食同源’的食物,幫助他們逐步接受中醫。”李鴻昌告訴記者,此次來到醫圣祠,讓他對張仲景的醫學造詣和中醫文化都有了新的認識,也讓他更有信心將這些寶貴的中醫智慧傳遞給更多人。

研學團一行在南陽張仲景醫院門前合影留念。
“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夫人生于地,懸命于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4月19日下午,在南陽張仲景醫院,針灸科主任、陳式太極拳第十三代傳人王貴雙為研學團一行帶來了一場以“豫見南陽·對話仲景——聆聽千年中醫智慧,共探生命科學之源”為主題的精彩講座,并現場演示了中醫經典拍手操,臺下的留學生們紛紛起身模仿,跟著一招一式認真學習。
“拍手操不受場地限制,隨時隨地都能輕松進行。”王貴雙介紹道,通過簡單的拍打,不僅能有效提升精氣神,還能刺激關鍵穴位,舒緩壓力、調理臟腑、促進血液循環,幫助達到全身放松的效果。

感受中醫“藥食同源”養生哲學。
八段錦作為中醫傳統氣功,以其簡便易學、調節氣血的特點深受社會大眾喜愛。講座結束后,研學團一行在南陽張仲景醫院參加了“學八段錦 養浩然氣——中外學子仲景中醫養生課堂”活動。健身氣功國家一級體育指導員葉德印教大家習練八段錦,并展示了太極劍等傳統技藝,現場氣氛熱烈。隨后,研學團一行體驗了中醫推拿、火罐和針灸,進一步感受了中醫特色療法所蘊含的診療智慧與養生哲學。
“在我的印象中,中醫師一般年紀都比較大。不過通過這兩天的接觸,我發現現在有很多年輕人也加入了中醫這個行業,這讓我印象深刻。”來自河南師范大學的白俄羅斯留學生波琳娜·卡博爾達(POLINA KABORDA)告訴記者,她一直對中醫充滿好奇,特別是在來到中國后,她發現中醫不僅僅是傳統的醫學,還是在不斷創新和發展的醫學。

留學生代表體驗中醫耳穴療法。
離開南陽張仲景醫院后,研學團一行來到南陽師范學院,參觀博物館、習練八段錦。據了解,南陽師范學院博物館位于該校圖書館一樓,是河南省高校中較早建立的博物館之一。展館建筑面積1000多平方米,由金榜錢幣文物館、漢代雕刻藝術館、獨山玉展覽館、恐龍蛋化石館、漢代陶藝館五部分組成。通過參觀,中外學子對南陽的歷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南陽師范學院,太極拳是必修課程之一,學校還設有太極拳社團,供學生深入學習和實踐。”來自南陽師范學院的伊朗留學生碧塔(Bita)告訴記者,自己已經學習太極拳兩年了。她坦言,原本以為中醫師只是擅長看病抓藥,沒想到許多中醫師還精通太極拳等傳統功夫,這一發現讓她既感到驚訝,也更加熱愛中醫藥文化。

中外學子在南陽師范學院同練八段錦。
通過實地走訪與沉浸式體驗,研學團一行不僅加深了對中醫藥文化的理解,還在交流中真切感受到中醫的智慧與魅力。無論是太極拳、八段錦等傳統功法,還是推拿、針灸等治療技藝,都讓研學團成員對中醫的底蘊和發展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接下來,研學團一行還將走進南陽市博物院等地,進一步了解河南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趙漢青 楊佳欣)
推薦閱讀
豫你同行·對話南陽①丨今日開營!全省29所高校39國留學生共赴中醫藥文化探索之旅
豫你同行·對話南陽②丨全省29所高校39國留學生花式打卡“東方養生術”
編輯:陳靜審核 :姜秋霞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