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深兩市51只REITs年報披露完畢,總收入約達133億元。
具體看來,滬市33只REITs共實現收入85億元,較去年同比增加35%,共實現可供分配金額62億元;深市18只REITs去年實現總收入約48.08億元,實現凈利潤約1.36億元,可供分配金額合計約24.06億元。
不過,不同底層資產的運行情況有所差異,其中能源類資產凈利排名靠前、消費、水利等新資產類型去年業績表現相對較好;租賃住房、倉儲物流項目出租率分化加劇;而產業園區、收費公路項目運營存在波動。
一位公募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稱,公募REITs市場進入常態化發行后,市場在規模擴張與資產多元化中邁入新階段。消費、保租房等新勢力與傳統基建的業績分化,既反映了經濟結構轉型的陣痛,也揭示了資本配置的新方向。未來,政策支持與市場化機制的深化,或將進一步激活這一萬億級市場的潛力。
能源類更賺錢,消費、水利等新資產類型受關注
記者據Wind統計,凈利潤最高的是中信建投國家電投新能源REIT,2024年錄得收入9.03億元,凈利潤2.89億元。
與此同時,全市場凈利潤排名前三的REITs均為能源基礎設施類,6只能源類REITs凈利潤合計6.34億元。不過也有一只逆勢虧損,截至2024年底,嘉實中國電建清潔能源REIT收入約7869萬元,凈利潤虧損4803.7億元。
數據來源:Wind
此外,2024年消費基礎設施和水利設施作為新納入REITs的資產類項目表現較好。
其中首單水利項目銀華紹興原水水利REIT在2024年實現營收約5371.6億元、凈利潤1720.6萬元元。
而消費類資產受益于線下客流復蘇,期末平均出租率超95%。據Wind統計,7只消費類REITs中,6只產品營收和凈利潤均為正,5只收入過億元。其中,華夏華潤商業REIT以6.42億元收入居首,凈利潤1231.2萬元。不過華夏大悅城商業REIT報告期內營收為1.06億元,但凈利潤卻虧損47.3萬元。其中華夏首創奧萊REIT年內二級市場漲幅約39%。
此外,保租房類項目運營穩定。全市場6只保租房REITs平均出租率達95%,租金收繳率超93%。國泰君安城投寬庭保租房REIT以1.8億萬元營收居首,可供分配金額1.3億元。
另據上交所統計,滬市4只保租房REITs整體實現收入4.1億元,完成率超過100%。就經營指標來看,底層保租房資產的出租率平均達到95%,租金收繳率平均超93%,租金單價也維持在相對穩定的較好水平。
傳統資產盈虧分化:部分高速公路、產業園區類REITs業績承壓
凈利出現虧損的主要集中在交通基礎設施類REITs和園區基礎設施REITs。
其中12只產業園區REITs中有5只產品凈利潤為負,也有5只REITs凈利潤超過千萬。
滬上一位券商人士對記者稱,部分產業園區項目等受制于租金波動和空置壓力、部分項目通過運營優化改善提升出租率,行業出現分化和結構性機會。
此外,兩只交通基礎設施類REITs虧損額超過10億元 。具體看來,凈利潤虧損最多的是華夏中國交建高速REIT,該基金截至2024年底凈利潤虧損額為11.71億元。報告期內收入為4.29億元。
其次是中金安徽交控REIT,該基金截至2024年底凈利潤虧損額為11.23億元。報告期內收入為8.32億元。
“由于報告期內部分路段受車流量波動、路費收入影響,交通基礎設施類REITs業績一定程度上承壓。” 上述券商人士對記者稱,從底層資產類型來看,目前交通基礎設施公募REITs的絕大多數為高速公路資產,高速公路行業整體發展較為平穩。鐵路、機場、港口等領域暫未有資產參與,底層資產多元化發展仍待突破。
瑞思研究院分析,高速公路行業已進入成熟期末尾,新增路段和改擴建路段的盈利壓力較大;同時成本逐年增長,從2013年每公里7000萬增長至2020年的1.3億,部分高速公路單公里造價甚至達到10億以上。交通基礎設施向立體、綜合交通發展,但投資體量有限;未來交通的智能化、綠色化,需要較大的投資機會才能實現趨勢的扭轉。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