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院內,有這樣一群由于疾病導致溝通障礙的患者,他們內心的需求無法用言語來訴說表達。而護理人員,正是這群患者的“解語人”,用專業與愛搭建起跨越鴻溝的溝通橋梁。
在北大醫療魯中醫學中心(總院)魯中院區燒傷皮膚外科病房,住著一位因腦梗長期臥床引發壓瘡的高齡患者。初入院時,她的眼神中滿是焦慮與無助,仿佛有千言萬語想傾訴,卻因疾病原因只能發出含糊不清的聲音,無法進行正常的溝通交流。
為了打破這一困局,燒傷皮膚外科護理團隊全力投入到護理服務的細節優化中,秉持“心中有數、手中有策、行動有方法”的理念,在反復研討與實踐后,推出了“照顧溝通卡”這一創新舉措。
一張小小的溝通照顧卡上,用簡潔直觀的圖案與文字,涵蓋了患者最常見的需求:“我口渴了”“我想翻身”“我需要止痛藥”“我想見家屬”……患者只需輕輕一指,護理人員便能迅速領會他們的心意。

有了溝通照顧卡,這位患者的狀況有了顯著改善。一日,她一直盯著柜子方向,卻無法表達意圖。當護理人員遞上溝通照顧卡,她立刻指向“我想喝水”,護理人員趕忙倒來溫水,用吸管細心喂她,那一刻,患者的眼神中滿是感激與安心。
一日,這位患者眉頭緊鎖,面露不適,通過溝通照顧卡,護理人員得知她背部疼痛,想要翻身。在大家迅速協助調整體位后,患者臉上的愁容也漸漸消散,露出放松的神情。
在建立溝通照顧卡的同時,燒傷皮膚外科的護士們持續提升專業素養,鉆研非語言溝通技巧,并積極與患者家屬溝通,深入了解患者的生活習慣與特殊需求,只為更好地解讀患者的無聲訴求。
護理團隊的這些努力,不僅是為了滿足患者的生理需求,更是給予了他們心靈上的慰藉。讓每一位身處無聲世界的患者都能被傾聽、被回應,并將這些關懷轉化為有溫度的照護,成為他們戰勝疾病的堅實力量。(徐蒙蒙 勾翠華)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