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4月18日消息,據報道,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吃蝦季”,小龍蝦正悄然爬上各大餐桌,有研究人員針對小龍蝦不同部位的重金屬含量展開了細致檢測,結果顯示,小龍蝦各部位的重金屬含量差異顯著。
檢測數據揭示,小龍蝦腹部肌肉的重金屬含量遠低于蝦頭。原來,小龍蝦的肝、腎、胰等關鍵解毒和排泄器官都集中在頭部,這些器官能夠大量合成金屬硫蛋白,這種蛋白質如同“重金屬磁鐵”。
同時,外殼也是小龍蝦處理重金屬的重要“戰場”,同樣可能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屬。
不過,大家也不必過于擔憂。小龍蝦的重金屬含量與它的生活環境息息相關。只要養殖過程規范,水源質量有保障,小龍蝦肉的安全性就能得到有效保證。
目前,市面上正規渠道銷售的小龍蝦可食部分(即腹部肌肉)重金屬含量均在安全限制范圍內,大家可以放心享用。
小龍蝦的內臟位于蝦頭,備受食客喜愛的蝦黃,其實是它的內臟和胰腺。蝦黃雖然口感香濃,但脂肪含量高,且重金屬含量超過蝦肉。因此,為了健康著想,吃小龍蝦時最好只吃蝦肉,避免食用蝦黃和蝦頭。
小龍蝦不僅美味,營養價值也不容小覷,其蛋白質含量較高。但需要提醒的是,小龍蝦屬于中嘌呤食物。過敏體質人群、痛風患者等特殊群體,在食用小龍蝦時一定要謹慎,以免引發身體不適。
想要品嘗到美味又安全的小龍蝦,挑選環節至關重要。建議優先選擇活的小龍蝦,仔細觀察其背部是否紅亮干凈,腹部和爪的絨毛是否白凈整齊,蝦腮是否白而干凈。如果小龍蝦外表暗紅,肚下發黑,很可能是生長在陰溝或渾水中,這種小龍蝦千萬不要選購。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