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鐵路部門試點高鐵寵物托運服務,“高鐵寵物托運”成為輿論中心,有養(yǎng)寵人士認為鐵路部門將寵物視為“行李”是對自己家毛孩子生命的不尊重,希望鐵路部門服務能更具“溫度”,也有乘客坦言對公共秩序及公共安全的擔憂,希望規(guī)則能守得住底線。這場討論背后,無非是個人情感訴求與公共安全的碰撞,但我們更需要厘清問題的本質,以理性思維去思考。
理解“毛孩子是家人”的情感,也看見公共空間的特殊性。對于許多養(yǎng)寵家庭而言,寵物不僅是生活伴侶,更承載著情感慰藉,有人認為禁止同行是情感剝奪,但高鐵車廂是公共空間,乘客對安全、衛(wèi)生、舒適的出行環(huán)境有著共同期待,寵物吠叫干擾旅客、毛發(fā)引發(fā)過敏、寵物突發(fā)應激反應威脅旅客安全等風險都客觀存在。
他山之石不能等同于普適經驗。部分網友以“歐洲高鐵允許帶寵物”為例,認為國內政策滯后。但沒看到國外的限制條件:比如寵物要戴嘴套、體重限制10公斤以下、收高價保險,還只能在非高峰時段帶。而且我國高鐵每天客流量超千萬人次,相當于歐洲多國人口總和,管理難度比國外大,直接照搬人家的規(guī)定不現實。就像老話說的“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制度還得結合實際情況。
公共政策不是情感投票,而是理性權衡。正如網友所言:“我們不能一邊抱怨車廂嬰兒哭鬧,一邊要求允許狗狗吠叫?!备哞F寵物托運爭議的解決不在“該不該”,而在“怎么才能”,在安全底線上尋找解決的辦法才能讓人寵和諧不至淪為空中樓閣。(蘇曉潔)責任編輯:韓保林(EN087)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