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駱濤波成功捐獻202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 醫院供圖
近日,浙江省腫瘤醫院肺外科駱濤波醫生意外“領”到了十五天“公休假”。因為與一名白血病患兒配型成功,為便于駱濤波進行造血干細胞的捐獻工作,醫院為他特批了半個月“公休假”。
昨天上午,剛剛入春的杭城乍暖還寒,但杭州某醫院的造血干細胞血采集室里暖意融融。一袋造血干細胞混懸液正在通過專業設備提取中。駱濤波醫生正是這份“愛心速遞”的主人,他成為浙江省第1172例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
十二年前埋下的“生命種子”
細細算來,這一袋承載著千里之外白血病患兒“生命重啟”希望的“生命種子”,已經埋下十二年了。
時間來到2013年7月,當時的駱濤波還是一名醫學院學生。在參加無償獻血時,他被中華骨髓庫紅十字志愿者的宣講打動:“匹配成功率比中彩票還低,但萬一中了,就是救人一命啊!”
他當場擼起袖子,留下8毫升血樣加入中華骨髓庫,也同時簽下了器官捐獻同意書,“就當給自己一份‘公益彩票’唄!”
十二年時間過去了,就在駱濤波逐漸把這事淡忘的時候,沒想到,這份“公益彩票”突然“中獎”——2025年1月,他接到紅十字會通知,與一名白血病患兒配型成功!
身為浙江省腫瘤醫院的臨床醫生,同時也是有17年黨齡的中共黨員,日常工作中他深知身處絕境的患者和家屬對生命的渴望,于是毫不猶豫就答應捐獻。
“平時都是自己給患者做手術,這次‘角色’有變化,蠻有意思的。”駱濤波笑著說。
家人一致拍板:“去吧!”
得知需要捐獻造血干細胞消息時,同為醫務工作者的愛人非常理解和支持:“這種配型成功的概率很小,遇到了就要去幫助患者!”
但駱濤波的父母坦言,內心還是有些擔心顧慮的。面對父母眼中的擔憂,駱醫生和愛人化身“科普達人”,拉著全家觀看捐獻科普視頻,“你看,有的志愿者年紀比我大都沒事。”最終,家人一致拍板:“去吧,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我們雖然擔心,但更多的是支持。從學生時代起,他就一直在參與無償獻血,已經累計捐獻3000多毫升了吧。他是外科醫生,比我們更懂得血液的珍貴,也更懂得這種匹配成功的來之不易。”駱濤波的父母表示,他們為孩子而感到驕傲。
“你的患者,我們先幫你‘接管’!”
外科醫生的工作是忙碌的。突如其來的捐獻計劃,一度讓駱濤波左右為難。“休息那么久,肯定會影響工作的……”當他把顧慮和領導匯報時,得到同事們的大力支持:“你的患者,我們先幫你‘接管’!”“安心休息,以最好的狀態投入捐獻!”
與此同時,經他手治愈的患者們得知駱醫生在“另一個賽道”救人時,紛紛送來祝福:“原來我們的駱醫生,就是傳說中的‘生命快遞員’啊,這次‘發貨’請務必順利。”
浙江省腫瘤醫院黨委書記程向東教授也為駱濤波醫生的善舉點贊。“這種醫者仁心,是浙江省腫瘤醫院的光榮傳統”,程向東書記表示,醫院一直以來都非常支持和鼓勵這種大愛無疆的行為,早在 2014年,醫院的周慧娟護士長就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救治了一名白血病患兒。這次駱醫生的捐獻,是醫院“精醫厚德”的核心價值觀在傳承中煥發的新生機。
收到了來自小患者的感謝信
昨天上午8點多,正躺在病床上進行造血干細胞采集的駱濤波有些緊張,伴隨著機器運轉的聲音,時不時捏一捏手里的握力球。
談及此刻的感受,他想了想,“平時我的‘救人’方式是在手術臺上為患者做手術,今天的形式很不一樣。說實話,如果患者不選擇在我這里做手術,也完全可以選擇在其他醫生那里做手術,能達到的目的都是一樣的。可是配型成功是一件概率非常低的事,這讓我有一種‘舍我其誰’的感覺,幫助到患者的感受更直接了。”
經過四個多小時的采集,駱濤波成功捐獻202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捐獻結束后,駱濤波正喝著紅豆湯,問他感受如何,他咧嘴一笑:“比連做兩臺手術輕松多了!就是躺久了腰疼……”
駱濤波也收到了來自小患者的感謝信:“很幸運我遇上了您!在給您寫這封信的時候,我滿懷感激之情。雖然我們沒有見過,但您卻義不容辭地幫助了我。您的無私奉獻和善舉,給我帶來了新生的希望。我將時刻提醒自己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命,長大后我也要像您一樣幫助他人,幫助社會。”
駱濤波說:“我自己也是當爸爸的人,知道對方是孩子,感覺自己捐獻的意義更大了一些。祝愿遠方的小患者早日康復,平安一生。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愛心人士加入中華骨髓庫,用8毫升血樣買一張‘希望彩票’。”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