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英特爾(INTC.US)宣布,董事會已任命陳立武(Lip-Bu Tan)為公司新任首席執行官,該任命自3月18日起生效。他將接替臨時聯合首席執行官大衛?辛斯納(David Zinsner)和米歇爾?約翰斯頓?霍爾索斯(Michelle Johnston Holthaus)的工作。
去年8月,陳立武曾辭去董事會職務,此次任命生效后后,他將重新加入董事會。
此時的英特爾正處于業務低谷期,在宣布新CEO人選之后,英特爾股價在周三盤后交易中上漲10%以上。
此前曾退出董事會
英特爾曾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但受內外部多重因素影響,多年來股價一直處于下跌態勢,并在近年加速下跌。
財報顯示,2024年英特爾凈虧損達到188億美元,這是自1986年以來首次出現凈虧損,主要原因是巨額減值。由于業績困境,2024年英特爾市值縮水了一半。截至3月12日,這家昔日的芯片巨頭市值只有895億美元。
對于新的任命,陳立武表示:“我很榮幸加入英特爾擔任首席執行官。我對這家標志性公司懷有極大的敬意和欽佩,并且我看到了重塑業務的重大機遇,可以更好地服務客戶,為股東創造價值。”
英特爾官網顯示,陳立武擁有超過20年的半導體和軟件經驗。他曾于2009年至2021年擔任Cadence Design Systems的首席執行官。目前擔任Credo Technology Group和施耐德電氣的董事會成員。
陳立武擁有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物理學學士學位、麻省理工學院核工程理學碩士學位和舊金山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2022年,他獲得了半導體行業協會的最高榮譽羅伯特·諾伊斯獎。
值得注意的是,陳立武曾于2024年8月退出英特爾董事會。他在提交的監管文件中表示,離開董事會是因為個人決定“重新安排各種承諾的優先順序”,并且他仍然“支持公司及其重要工作”。 但有消息稱,陳立武辭職的實際原因是他與英特爾時任CEO帕特·基辛格以及其他董事之間存在分歧,陳立武希望裁減具體人員,包括那些對英特爾工程工作沒有貢獻的中層管理人員,而董事會沒有采納他的建議。
隨著新CEO的任命落地,臨時CEO大衛?辛斯納將繼續擔任執行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米歇爾?約翰斯頓?霍爾索斯將繼續擔任英特爾產品首席執行官。在尋找新首席執行官期間擔任董事會臨時執行主席的弗蘭克?D?耶里(Frank D. Yeary)將恢復擔任董事會獨立主席一職。
耶里在官網的發文中表示:“陳立武的技術行業專業知識、與產品和代工生態系統的深厚關系以及創造股東價值的良好記錄正是英特爾下一任首席執行官所需要的。”“在他漫長而杰出的職業生涯中,他贏得了創新者的聲譽,為此我們將努力加快轉型,并抓住未來的重大增長機會。”
英特爾的挑戰
在轉型泥潭中掙扎的英特爾換帥后,仍面臨一系列艱巨的挑戰。
有消息稱,臺積電已向美國芯片設計公司英偉達、AMD和博通提出,考慮入股一家合資企業,該企業將負責運營英特爾的工廠。根據該提議,臺積電將負責英特爾代工業務的運營,該業務專門為客戶制造定制化芯片,但臺積電不會持有超過50%的股份,此外,高通也收到了臺積電的入股邀約。
但上述公司均未對消息予以回應。
關于英特爾相關業務被收購的傳聞已在半導體圈蔓延。在過去一年,英特爾的股價下跌超過50%。
英特爾的代工業務曾是前首席執行官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力圖拯救公司的關鍵戰略之一。但在去年9月17日,帕特向員工發出內部信,表示英特爾已經完成裁員目標的一半以上,該目標約為15000人。
同時,帕特闡述下一階段英特爾轉型的計劃,其中包括:代工業務將成為一個獨立的子公司,暫停德國和波蘭新建工廠的建設,繼續推進美國工廠的建設,出售不動產、推動子公司IPO,改善財務表現等。
目前,有關英特爾晶圓代工部門合資企業的談判仍在繼續,有消息稱,英特爾的18A工藝一直是英特爾與臺積電談判中爭論的焦點。英偉達和博通正在使用英特爾最先進的18A制程技術進行制造測試,而AMD也在評估該技術是否適合自身需求。
有芯片行業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合并是當下芯片趨勢,資方也可以實現利益最大化。集微網創始人老杳曾對記者表示,“英特爾的代工應該獨立出去,IDM模式不適合數字系統,適合模擬,否則很難與臺積電競爭。”
通信行業資深人士戴輝則對記者表示,“英特爾的移動產品失敗,AI也處于投入期,數據中心服務器市場本來有九成以上市場,但云計算(背后大量需求來自移動端)拉起了競爭對手ARM系列的芯片。隨著chrome book的大量應用,筆記本市場又被蠶食,因此,芯片設計以及代工業務的出售或者整合,倒也不失為一條出路。”
戴輝稱,如果芯片設計和高通合并,Fab 工廠剝離,或許是對英特爾來說眼下最好的選擇。
對于下一步的計劃,陳立武在英特爾官網發文表示,“現在,我們的客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指望我們團結起來,為他們提供服務。最重要的是,這一直是我們的首要任務。作為首席執行官,我將授權領導者承擔所有權并采取行動,推動我們的業務向前發展。”
但芯片市場的機會轉瞬即逝,眼下留給英特爾的試錯時間已經不多了。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