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婦女兒童和婦聯工作的重要論述,做好年輕女性思想政治引領工作,山東省婦聯啟動“做新時代齊魯女性——致敬心目中的她”主題活動。活動由省婦聯宣傳部、網絡信息與社會服務指導中心、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聯合開展,將貫穿全年,持續講述齊魯女性勤勞樸實、勤儉持家、科學教子、孝老愛親的故事,引領廣大年輕女性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樹立良好家風,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山東篇章貢獻巾幗力量。

今天,一起來看郯城縣李莊鎮王沙溝村村民李秀鳳的故事。
家,是身體的棲息地,更是心靈的歸宿,是最溫暖的避風港。李秀鳳的家庭是一個平凡而不普通的八口之家,歷經重重困難,卻始終充滿愛、溫暖和堅持。身處其中的李秀鳳,更是以愛為名,溫暖他人,照亮自己。
尊老情暖歲月
愛幼夢筑未來
2002年,李秀鳳與打工認識的丈夫王學玉結婚,很快組建起幸福的四口之家。除此之外,這個家庭還有4名成員。公公去世后,李秀鳳和丈夫就把婆婆接到自己家一起住,雖然家里不是太寬裕,但她總會給婆婆買些營養品和新衣服,婆婆也是逢人就夸兒媳婦孝順懂事。大伯哥因為肝癌去世,原本就患有精神病的嫂子病情再度加重,婆婆也一夜之間不省人事,吃喝拉撒全都需要人伺候。

面對這種情況,李秀鳳沒有任何怨言。她長年照顧婆婆和反復入院治療的嫂子,并將嫂子家兩個孩子也帶進了自己的家庭。婆婆去世后,智力殘疾的小叔子也跟著他們一家生活。在她無微不至的照顧下,嫂子的身體狀況有所改善,孩子們也健康成長,一家人并沒有被困難打倒,始終在溫暖中前行。
言傳身教潤心
潛移默化育人
李秀鳳夫妻二人相敬如賓、共擔家務。雖然一家人的生活花銷都落在她和丈夫的身上,但她從不抱怨,總是樂呵呵的,不但為孩子們樹立了勤勞善良的好榜樣,村里人提起她也都會發自內心地豎起大拇指。

李秀鳳將大伯哥家的兩個孩子視如己出,從來不缺席每個孩子的家長會,4個孩子相處融洽。她從小就教育孩子們:“我不要求你們學習好,但你們必須做一個善良、感恩、對社會有用的人。”
目前,已有3個孩子在外為工作和學業打拼。19歲的大兒子獨自去北京學習理發技能,希望能學得一門手藝,為家里增加一份收入;侄女在上海一家室內設計公司上班,娘倆幾乎每天都會視頻通話,互相關心、彼此支持;侄子現在淄博讀大學。
投身志愿行動
善舉共建和諧
李秀鳳一家堅韌的品格讓鄉親們動容,也得到了村里的很多關心。他們也時刻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在照顧家庭的同時,李秀鳳還擔任村里的微網格員和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她說:“閑著也是閑著,生命的價值在于運動,更在于無私奉獻。”她跟著村干部一起去巡河、夜間巡邏,村里關愛老人、留守兒童等各種志愿服務活動每次都少不了她的參與。
在一個個簡簡單單、循環往復的日常里,李秀鳳詮釋和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優良家風,影響、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家庭,不斷傳播著家庭文明正能量。她本人與家庭獲評臨沂市2025年度優秀婦女、和美家庭先進典型,臨沂市十佳好媳婦,郯城縣最美家庭等稱號。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