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
78歲的陸老伯一家幾口人
接連出現發熱、畏寒
乏力、食欲不振等癥狀
莫非他們得了同一種病?
一家五口接連感染
竟和未熟豬肝有關
最初,陸老伯一家以為只是普通的流感,沒太在意。沒想到一周后,陸老伯癥狀加重,渾身無力、惡心、沒胃口,更讓人擔憂的是,他的尿色變得如濃茶一般。
家人立即將其送至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檢查結果顯示陸老伯轉氨酶飆升,最終被診斷為急性戊型肝炎。
該院感染病科主任醫師羅潤齊了解到陸老伯一家都吃過未煮熟豬肝,為弄清楚情況,對其全家緊急進行篩查。
經檢查,陸老伯的女兒、女婿、外孫女均檢出戊肝抗體陽性,肝功能異常,這意味著他們正處于感染狀態。
陸老伯的老伴戊肝抗體陽性,肝功能正常,之前也沒有畏寒發熱等癥狀,考慮是無癥狀感染。其外孫無癥狀,戊肝抗體呈陰性。
最終,病情較重的陸老伯經積極護肝、降酶、退黃等治療,病情已逐漸好轉。女兒、女婿、外孫女病情較輕,經護肝治療后均已恢復。
為什么吃豬肝會感染戊肝?
如果食用的是被戊肝病毒污染的豬肝,而爆炒的方式又沒把豬肝做熟,也就無法將病毒殺滅,吃下去相當于病從口入。豬肝并非不能吃,關鍵是要高溫煮熟煮透。將豬肝在100℃下加熱3-5分鐘以上,才可有效殺滅戊肝病毒。
春季戊肝病毒高發
需警惕聚集性感染
戊肝是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病毒性肝炎,主要侵犯肝臟,也可以侵犯其他器官和系統,如胃、脾、腎、大腸、小腸、神經系統。
戊肝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老年人、孕婦、慢性肝病患者等人群一旦感染,病情往往較重。
春季是戊肝病毒的高發季節,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感染病科主任醫師羅潤齊提醒,戊肝有一個讓人防不勝防的特點,就是存在無癥狀感染者。
這些人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和正常人無異,但實際上卻具有傳染性,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將病毒傳播給身邊人,因此易引發家庭聚集性感染,需嚴加防范。
這些癥狀可能是戊肝信號
別跟感冒搞混了
人體感染戊肝病毒后,多數人可能癥狀輕微甚至呈現隱性感染,無明顯臨床表現。但部分患者則會急性發作,嚴重者可能因肝衰竭而死亡。
因此,出現下面這些癥狀時,應引起重視,及時就醫排查。
無呼吸道癥狀的發熱
發熱但沒伴隨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癥狀,別掉以輕心,未必只是普通感冒發燒。
異常疲勞
肝臟是人體重要的代謝器官,一旦受損,身體能量供應和代謝功能會受影響,導致疲勞感難以緩解。
消化道不適
出現惡心、嘔吐、厭油膩等癥狀。由于肝臟病變可影響膽汁的分泌和排泄,進而影響消化功能,當看到油膩食物就感到惡心或頻繁出現嘔吐癥狀時,排除胃腸道疾病后,要高度警惕戊肝感染。
黃疸
黃疸是戊肝的一個重要癥狀,通常會經歷“尿液呈濃茶色→眼白發黃→皮膚發黃”的過程。
那么,戊肝到底嚴不嚴重?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副主任醫師徐京杭將戊肝的嚴重程度分為以下幾種。

如何守住“舌尖上的安全”?
接種疫苗
接種戊肝疫苗是預防戊肝最經濟、最有效的方式,尤其是對慢性肝病患者、備孕女性、老年人等高危人群來說,建議盡早接種。
生熟分開
在處理食物時要做到生熟分開,專門準備處理生肉的刀具、砧板,避免生肉上攜帶的病毒、細菌交叉污染食物。
儲存分開
將不同食物分開存儲可以避免交叉污染。同時,需要用保鮮盒、保鮮袋等進行密封儲存,或給碗盤包裹上一層保鮮膜。
勿貪鮮嫩
無論是肉類、內臟還是海鮮,都務必煮熟煮透。切記不要為了追求食物的鮮嫩口感而忽視健康風險。
俗話說“病從口入”
國家應急廣播提醒
戊肝是“吃”出來的病
日常應管住口、勤洗手
集體就餐后發現3人以上
出現發熱、嘔吐等癥狀時
應區分流感或腸胃炎
并立即就醫
及早明確病因 有效干預
以防病情加重
來源:國家應急廣播綜合廣州日報、河南疾控【編輯:史詞】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