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今年首次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意在通過擴大財政支出來提振內需促進消費,從而穩定經濟。這一政策效果正在顯現。
財政部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廣義財政支出(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和政府性基金支出)約9.3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近0.5萬億元,同比增長約5.6%。這一增速與一季度經濟增速(5.4%)相近。
“一季度財政支出進度顯著加快,積極財政政策發力為一季度經濟‘開門紅’提供了有力支撐。”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告訴第一財經。
面對關稅戰沖擊,不少市場人士都期待財政政策發揮更大作用。其中除了靠前發力推動既定財政政策盡快落地見效外,針對穩外貿、穩就業、穩樓市、促消費擴內需等推出財政增量政策,也受到市場高度關注。
財政靠前發力
觀察財政政策發力的一個關鍵指標,是財政支出強度。
根據財政部數據,今年一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2815億元,同比增長4.2%。這一增速高于去年同期及去年全年水平。
羅志恒表示,其中3月份的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長5.7%,較前兩個月這一增速加快2.3個百分點,支出進度顯著加快。而這主要源于社保與就業、教育等民生相關支出的快速增長。
東方金誠研發部執行總監馮琳告訴第一財經,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基建類相關支出中,除了交通運輸外,3月份城鄉社區、農林水事務、節能環保三項基建類支出增速較前兩個月增速大幅增加。3月份前述四項基建類相關支出合計同比增長0.5%,較1~2月加快6.1個百分點,這顯示出財政支出端穩增長力度有所加大。
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19769億元,同比增長11.1%。
羅志恒表示,其中3月份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增長27.9%,較1-2月加快26.7個百分點。這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凈融資大幅增長有關,3月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凈融資規模達到7719.3億元,為去年同期的3.5倍。
上圖來自申萬宏源研報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在專項債券資金等支撐下,今年一季度廣義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11.5%。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告訴第一財經,一季度基建投資提速,有效對沖了房地產投資下滑的影響,是帶動整體投資增速加快的主要原因,有效發揮了“宏觀經濟穩定器”的作用,特別是在外部經貿環境變數加大的背景下。
“在一季度財政收入表現總體偏弱的情況下,支出端保持發力強度,背后是今年年初政府債券發行提速,充實了可用財政資金。”馮琳稱。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數據,2025年一季度,政府債券凈融資3.87萬億元,同比多2.52萬億元。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溫來成告訴第一財經,一季度主要指標能看出更加積極財政政策落地見效。盡管財政收入有所下滑,但政府通過加大舉債等,保障了民生支出,推動了重大項目建設,從而支持今年一季度經濟平穩增長。
增量政策受關注
4月美國打著所謂“對等”旗號對所有貿易伙伴濫施關稅,其中對中國征收高額關稅,受到中國反制。
4月9日的國務院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強調,面對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做好二季度和下一步經濟工作尤為重要,各項工作都要持續加力、更加給力。要實施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靠前發力推動既定政策盡快落地見效,根據形勢需要及時推出新的增量政策,以有力有效的政策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目前不少專家預計今年積極財政政策會繼續靠前發力。比如政府債券會進一步加快發行。
根據申萬宏源證券研報數據,從25省市已公布地方債發行計劃來看,二季度地方債中新增專項債計劃發行9748億元,較一季度發行規模增長36.5%。同時,1.3萬億元特別國債將于4月24日開啟發行,10月10日發行完畢;從發行節奏上看,本輪特別國債較2024年提早近1個月發行完畢。
馮琳認為,當前美國“對等關稅”落地,無疑會加快國內宏觀政策對沖步伐。綜合考慮外部經貿環境變化、房地產市場走勢及物價水平,二季度有望全面啟動“超常規逆周期調節”。財政政策方面,接下來首先要加快政策實施進度,適當把原來安排在下半年的財政支出前移到二季度,著力促消費擴投資。
除了靠前實施好既有財政政策外,專家普遍認為財政政策需要加碼。
羅志恒認為,今年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在落實好年初既定政策的同時密切跟蹤關稅戰對外需的影響。當外需面臨明顯壓力時,及時調整預算擴大支出進而擴大總需求,做好穩崗穩就業工作,避免居民收入和消費能力在短期受到較大沖擊。
中誠信國際研究院院長袁海霞估算,假設美國對中國嚴格執行當前稅率,中美貿易將基本停滯,或拖累中國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速2個百分點左右,或需要1.5萬億-2.9萬億的增量財政資金。
而未來財政發力的重點支持領域和對象,則可從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中尋找線索。
4月18日的國常會指出,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要深入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加力落實《政府工作報告》明確的政策措施,錨定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著力穩就業穩外貿,著力促消費擴內需,著力優結構提質量,做強國內大循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上述會議稱,要鼓勵企業積極穩定就業,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力度,擴大以工代賑等支持,加強就業公共服務。要穩定外貿外資發展,一業一策、一企一策加大支持力度,支持外資企業境內再投資。要促進養老、生育、文化、旅游等服務消費,擴大有效投資,大力提振民間投資積極性。要持續穩定股市,持續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羅志恒建議,未來加大對特定群體的補助和支持,以提高其抗風險能力并提振消費,包括對失業大學生的補助、對農村老人群體的補貼、對于二孩以上家庭的特定補貼等。
馮琳認為,今年財政穩增長力度會進一步加大。除了3000億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外,不排除將加大促消費支持范圍,將更多普通消費品和服務消費納入支持范圍的可能,消化二季度可能開始出現的“出口轉內銷”需求。
“近年我國對美出口每年都在5000億美元左右,約相當于國內商品消費的7%到8%。這意味著只要有力提振國內消費,完全有能力消化對美出囗下降造成的缺口——疫情之前,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常態增速即在8%到9%之間。我們判斷,著眼于有效對沖外需放緩,今年財政促消費的整體額度可能會從3000億元提高到7000億元至1萬億元。”馮琳說。
羅志恒認為,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帶動耐用品消費保持較快增長,但是耐用消費品的使用周期長,更新需求有可能逐步退坡。如果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擴圍至服務業,可以促進服務消費持續繁榮。
在穩樓市方面,羅志恒建議增發國債,探索中央層面成立“房地產穩定基金”,先期規模可在2萬億左右,專項用于保交樓、收儲存量房和房企存量閑置土地等,緩解房企流動性壓力,以堅定不移的決心并釋放強烈的信號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