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晚,刀郎“山歌嘹亮”南昌演唱會落幕,3.2萬名觀眾手中的熒光棒漸次熄滅,江西文旅的熱度卻持續飆升。社交平臺上,“看完演唱會還能去哪兒”的攻略帖瀏覽量破千萬,江西人紛紛在評論區“花式攬客”:“滕王閣夜景美到窒息”“拌粉瓦罐湯通宵營業”。事實上,這場文旅熱潮的伏筆早已埋下——從網約車司機到派出所民警,從非遺傳承人到“軍裝小哥”,江西人把“人人都是文旅服務員”的自覺,寫進了日常的點點滴滴。

章心萌(右)引導游客觀光。(江西南昌公共交通運輸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供圖)
“的哥”化身“歷史講解員”
“您看這條路,當年八一起義部隊就是從中山路向牛行車站進發……”網約車司機余策民一邊駕駛,一邊指著街景為乘客講解。
這位27歲的“的哥”是土生土長的南昌人,業余時間最大愛好就是研究歷史。為了給乘客提供更專業的講解,他還整理了上萬字的歷史資料。
“很多外地游客一上車就問‘南昌有什么好玩的’,這時候我就變身導游了。”余策民笑著說。他會根據乘客的時間安排,推薦“八一廣場-八一起義紀念館-萬壽宮-滕王閣”等經典線路,還繪聲繪色地講述海昏侯墓的考古發現。“上個月有對北京來的夫婦,本來只打算在南昌住一晚,聽我講完海昏侯的故事,硬是改了行程多留一天。”
他表示:“現在平臺上的好評越來越多,很多游客都是沖著我的專業講解點贊的。”
公交行管員客串“詩詞擂主”
“請看車窗右側,那就是江南三大名樓之首——滕王閣。”在江西南昌公共交通運輸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復古鐺鐺車窗邊,行管員章心萌手持團扇娓娓道來。她和20名青年引導員組成了“公交文旅團”,在鐺鐺車或雙層巴士上策劃歌詞接龍、景點競猜等互動環節,讓車廂秒變“城市會客廳”。
“落霞與孤鶩齊飛,請接下句!”章心萌發起挑戰,車廂內的LED屏上同步浮現《滕王閣序》動態畫卷。當稚嫩的童聲答出“秋水共長天一色”時,章心萌順勢遞上定制書簽作為獎品。
這種“沉浸式導覽”服務吸引了眾多游客參與,一名香港游客在留言簿上寫道:“在搖晃的車廂背《滕王閣序》,仿佛穿越千年與王勃共賞贛江秋色。”
特警兼職“攝影師”
“鏡頭往左偏些,把噴泉和雙子塔都框進去。”秋水廣場上,南昌市公安局特警支隊民警史浩然半蹲著舉起游客的手機充當人形支架,當噴泉躍至最高點時,他快速連按快門,定格下游客與南昌地標同框的精彩瞬間。這名“90后”小伙微信步數常年保持在2萬步以上,從警至今已參與30余場大型活動安保、接受群眾求助70余次。
“跨年夜那天,有個小女孩和父母走散了,哭得特別厲害。”史浩然回憶道,“我們一邊安撫她,一邊通過廣播找人,最后在美食區找到急瘋了的父母。”這樣的故事幾乎每天都在上演,從幫忙拍照到指路帶路,從尋找失物到緊急救助,史浩然用細致貼心的服務溫暖著每一位游客。
民警打造“10萬 守護站”
在滕王閣景區,滕王閣派出所民警謝琰和同事們同樣步履不停。節假日期間,這里日均游客量突破10萬人次。“最忙的時候,我們連飯都顧不上吃。”謝琰說。
為了提升服務質量,滕王閣派出所在景區內設立“暖心警務會客廳”,提供休息、飲水、充電等便民服務。今年1月—3月,該派出所推出的“證件回家”服務已幫助游客找回68件證件。
“現在游客的素質越來越高,糾紛少了,感謝多了。”謝琰笑著說,“前幾天還有游客特意送來錦旗,說是在我們這里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民宿主理人跨界“玩泥巴”
在景德鎮,民宿經營者王強把制陶藝術融入住宿環節,讓游客參與拉坯、施釉和燒制全過程。王強介紹:“我不是專業老師,但想讓游客真正‘玩’起來。”
去年,他接待了來自北京的一家人,其中父親是陶瓷愛好者。王強便安排他們住在相關主題民宿,次日還指導他們拉坯,隨后游客興奮地將自制陶器分享至社交平臺。
“有個上海客人本來只住一晚,結果玩了三天,燒了十幾件瓷器。”王強表示,他的民宿推出了多種體驗套餐,平均游客參與率達80%。這種模式不僅增加了收入,還讓景德鎮陶瓷文化傳遞給更多人。
非遺傳承人“整活”白糖糕
“憑刀郎演唱會門票免費吃粉”——五妹湯店的這項活動,在演唱會期間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光顧。該店老板霍韜是南昌瓦罐湯的第三代非遺傳承人,推出一系列創新舉措,讓游客通過味蕾感受南昌魅力。
“很多外地游客第一次吃南昌拌粉,都會被辣得直喝水。”霍韜表示,他因此創新推出三檔辣度套餐,以便滿足不同游客需求。此外,他計劃推出“學說南昌話送白糖糕、油條”活動,游客學說“嫩好”“嗦粉”等短語,即可獲贈傳統小吃。“通過互動傳播文化,讓游客帶走南昌的味道和記憶。”霍韜說道。
在采訪中,霍韜也常對記者說:“江西‘出圈’了,游客越來越多,生意越來越好!我們也要為江西文旅出點力。”
90后“軍迷”變身“紅色講解員”
在八一廣場,身著八一起義軍裝的朱明智正在拍攝關于南昌起義的短視頻。這名“90后”小伙并非官方導游,卻憑著一腔對家鄉歷史的熱愛,成了南昌紅色文化的義務宣傳員。
“南昌是英雄城,這段歷史值得我們每一個人銘記和講述。”朱明智告訴記者。他不僅自己學習研究,還利用業余時間,穿著這身特殊的“行頭”,在一些具有紀念意義的地點拍攝短片,通過短視頻平臺向天南海北的網友生動地介紹南昌起義的歷史背景、過程和意義。他的視頻不追求華麗的特效,憑借扎實的內容和真誠的講述,吸引了不少粉絲。
“很多網友看了視頻,都說想來南昌看看。還有些來旅游的游客,在廣場上認出我,會主動過來交流,問我一些歷史細節。”朱明智認為,能用自己的方式,讓更多人了解南昌、喜歡南昌,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肖立宇、信息日報全媒體記者黃祥晟/文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