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李從偉 丁安順
4月19日,“機遇中國·濟寧Fan”系列參訪活動舉行,此次活動主題為“智匯尼山,慧享儒風”,邀請了11名來自濟寧學院的留學生走進曲阜尼山圣境,感受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雙向奔赴、古老智慧與現代科技的相互融合,探尋歷久彌新的思想之光。

春和景明,尼山圣境儒風習習。孔子湖宛若一塊碧玉鑲嵌于尼山懷抱之中,偶有白鷺掠過湖心,翅尖點破水面,蕩起層層漣漪。湖畔,紅花綠樹掩映,亭臺樓閣點綴,青銅鑄造的“君子九思”雕塑群隱現其間,和著澄澈的湖水,向世人靜靜訴說著千年哲思。
“Ladies and gentlemen, welcome to the Confucius Lake,a mirror reflecting both the wisdom of ancient China and the heartbeat of modern innovation!”漫步湖畔,導游用流利的英語將孔子湖的命名由來及承載的文化內涵娓娓道來。留學生們一邊認真傾聽,一邊掏出手機定格這“充滿智慧”的山水。
“在中國文化中,水象征德行,柔韌卻有力,滋養萬物而不爭。”聽了導游的講解,來自俄羅斯的留學生POGUDALIN ALEKSEI對課堂上學的“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這一名言有了更具象的認知,“我要把中國人對水的認知講給父母聽。”

位于孔子誕生地的尼山圣境,是一座以儒家文化為魂、山水格局為骨、現代科技力量為翼的文化地標,不僅是對孔子思想的物化呈現,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典范之作。留學生們漫步其間,入目的是浸潤著文化滋養的一花一木,潤心的是山水間蘊藏的東方智慧。
七十二米高的青銅孔子像巍然佇立,寬袖垂拱,目含慈睿,似在俯瞰千年后跨越文明的“師生緣”。留學生們褪去現代服飾,換上漢服,在禮官的指引下開啟了一場沉浸式的“拜師禮”。
“雙手抱圓,如環抱宇宙;躬身六十度,喻謙卑之心……”在禮官手把手指導下,留學生們掌握了行禮的“規矩”,也對拜師禮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行揖禮不單單是一個肢體動作,更是一種尊師重教的傳承,當面對孔子像緩緩躬身時,就像是在參與一場穿越2500多年的文明對話。”來自巴基斯坦的留學生NASEEM ZUBAIDA說。

圣人之言如燈,燭照萬古長夜。在尼山圣境大學堂,留學生們用手寫、用心讀,以“手讀論語”致敬儒家經典。沉浸式觀看了集光影表演、夢幻書格、古調吟唱于一身的天下歸仁燈光秀,和雅樂而作,伴光影而舞,在這段“心與境”的對話中,感悟“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的至高境界。
“太神奇了,科技把古老的故事如此生動地展現出來,讓傳統文化以一種全新的、更容易理解的方式走進我們心里。”看完表演,留學生們意猶未盡。
“機遇中國·濟寧Fan”系列參訪活動由濟寧市委宣傳部、齊魯晚報魯南融媒中心聯合舉辦,常態化邀請外國友人,通過“走讀濟寧”,感知體驗濟寧深厚的文化底蘊,共同講好中華文化故事、濟寧文化故事,讓“文化濟寧、魅力濟寧、幸福濟寧”的城市形象走向世界。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