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到了一些非常有用的書和真題。”“我拿到了新書盲盒。”“我答題得到一朵花。”……
4月20日,吉林省圖書館里熱鬧非凡,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笑容。

在“4·23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吉林省圖書館舉辦系列活動,第七屆“換書大集”,“吉林好書”“吉圖薦書”展示,雕版印刷體驗,閱讀分享會,科普課堂等多項活動,吸引超2000名讀者參與其中。

作為吉林省圖書館的重要品牌活動,本屆“換書大集”以“讓閑置圖書流動,讓知識共享共生”為核心。
據吉林省圖書館社會教育培訓部副主任李萌介紹,本次活動共有800本新書、1000多冊舊書參與交換,內容涵蓋文學經典、社科哲學、科普百科、人文歷史等多元領域,滿足全年齡段讀者的閱讀需求。
“今年是吉林省圖書館第七屆‘換書大集’,我們每一年活動都是以換書為依托,活動當中都會有新的創意,每年的活動都會有所不同。今年的活動,有200多份科普小禮品,還有新書盲盒,供讀者挑選。”李萌說。讀者憑3張換書券即可兌換包裝精美的新書盲盒,或持4張券挑選心儀的經典新書。


帶著孩子在“換書大集”上換圖書的劉女士笑著說:“今天上午我們是帶孩子看電影的,正好趕上了這個‘換書大集’,我覺得這個活動非常有意義。家里有一些閑置書籍,來到這里還能換一本兒孩子喜歡的新書,真的是很驚喜。我覺得這樣的活動可以經常舉辦。”
活動現場特別開辟“教輔專區”,免費發放2000余冊中小學教輔材料,吸引眾多學生駐足挑選。此外,200份科普小禮物也備受青睞,孩子們可憑換書券領取禮物。長春市第二十六中學的學生們化身“換書達人”,有人通過新書盲盒換到心儀已久的《人間信》,直呼“像拆開一份驚喜禮物”;有人則用舊書交換結識了志同道合的朋友,約定“一起打卡圖書館書單”。
換到了心儀圖書的13歲少年小張特別開心,他向記者展示著他換到的圖書,這是他第一次來參加“換書大集”,他說:“我換到了有用的真題,還換到了游記,特別開心。”

(圖片由吉林省新華書店集團提供)


(圖片由吉林省新華書店集團提供)
吉林好書展銷現場同樣吸引了許多讀者的目光,大家紛紛拿起圖書,認真閱讀,挑選自己心儀的好書。“《守·望——吉林邊疆人文地理紀事》這本書我很喜歡,正好在這里看到了,我準備買一本。”市民李女士說。
吉林省新華書店集團總經理高鋒介紹:“我們與眾多出版社緊密合作,尤其對吉林出版集團及下屬出版社、吉林大學出版社、長春出版社等省內優秀出版社的圖書進行了重點梳理,為其設置了專門的大展臺進行集中展示,旨在全方位宣傳吉林本土地域文化,讓更多人了解吉林的文化底蘊與出版成果。同時,為了豐富展銷內容,我們精心挑選了涵蓋各個領域的優質圖書,特別推介‘吉林好書’。”未來,還將進行“吉林好書”進高校等活動,預計到年終,在全省各地新華書店開展“書香吉林 共赴閱讀之約”世界讀書日主題活動1000場,滿足不同讀者的閱讀需求。


在活動現場,“吉閱萬家”惠民數字閱讀平臺的宣傳展吸引了眾多讀者的目光。結合“吉閱萬家”主題,主辦方設計并制作了一系列精美盲盒。盲盒內既有展現傳統文化的唐八藝文創產品,也有色彩鮮艷、造型可愛的兒童玩具,還有充滿生機的種子盲盒。工作人員同步講解平臺的豐富功能與便捷的使用方法,引導廣大讀者了解、下載、使用該平臺。
除此之外,工作人員也將“吉閱萬家”的宣傳推廣與漢服文化、詩詞互動等融合到一起。身著漢服的工作人員邀請讀者在平臺上參與詩詞互動游戲,只要背誦出指定主題的詩詞,或是接對詩句,就能獲得一束鮮花。據悉,“?吉閱萬家”惠民數字閱讀平臺匯集了8萬余本電子圖書、16萬余集可聽圖書、800余集在線講座視頻、1億余條/篇學術資源等,是可供全省人民免費享用的優質數字閱讀資源。

“古韻傳承”活動現場同樣備受矚目。雕版印刷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稱,已被正式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讀者在老師的指導下上墨、鋪紙、擦拭、起紙,親自體驗每一個印刷流程,了解中國獨有的印刷方式,零距離觸摸這項傳承了千年的古老技藝,從最初的墨色不均到最后的著色均勻,不少讀者印刷出了精美的書頁。
同時,活動現場還展示了館藏明永樂刻本《永樂南藏》的部分研究整理成果,《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影印本最大程度地還原文獻原貌,為學者及讀者提供了更精準、更接近文獻原貌的研究資料。另外,《永樂南藏》中“釋迦牟尼說法圖”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雕版及印刷品向讀者展示了古代雕刻藝術的精湛技藝,彰顯了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吉林社科講壇第270期在多功能廳開講,來自東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楊棟從伊尹負鼎俎干湯、伊尹從“去湯奔夏”到“棄夏歸湯”、伊尹助湯滅夏三個部分為讀者揭示了華夏文明對歷史記憶的選擇性重構,詳解了從清華簡看商湯與伊尹傳說的流傳演變,讓多彩的傳統文化重新顯現出來。
4月20日下午,“吉圖書友圈”《老東北記憶》主題閱讀分享會在二樓文津書院舉辦。本次活動特邀吉林省文聯副主席、著名作家王長元先生作為主講嘉賓,與讀者共同開啟了一場充滿關東情懷的文學之旅。主持人以“以書會友,共話關東情”為主題,帶領現場觀眾走進《老東北記憶》這部飽含黑土情懷的詩歌集。這部收錄了110首詩歌的作品,猶如一條記憶的項鏈,串聯起關東大地的點點滴滴,每一首詩都飽含深情,讓讀者感受到東北這片土地獨特的文化魅力。在書籍共讀環節,王長元先生分享了他的創作心路歷程,讓現場觀眾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文學作品的情感力量。誦讀環節將活動推向高潮,兩位讀者用飽含深情的聲音,演繹了《冰凌花》等經典詩作。活動尾聲,現場觀眾用一句話分享了各自的收獲并合影留念,為這場充滿溫度的文化活動畫上圓滿句號。
同時,吉林省圖書館攜手吉林省殘聯共同舉辦的“科學向新 夢想啟航”系列科普公益課堂之“地球的‘耳朵’”主題活動在多功能廳舉辦。本次活動面向7至12歲少年兒童開放,吸引了包括十幾組殘障家庭在內的50余組家庭共同參與,讓更多孩子在平等、融洽的氛圍中共同感受科學的魅力與夢想的力量。本次“地球的‘耳朵’”主題活動聚焦天地通信科技,通過探索雷達系統工作原理、互動解析航天器與地面站通信方式、動手制作雷達模型等多種形式,帶領孩子們解密太空中的“千里傳音”技術。
在4·23世界讀書日期間,吉林省圖書館共推出四場少兒主題活動。4月19日,青青草音樂沙龍活動邀請長春大學李琳副教授帶領孩子們體驗鋼琴、手碟等樂器的療愈力量,并為長春市兒童福利院20名兒童贈送圖書;同日青青草繪畫沙龍活動以《飛吧!鳥中王者》繪本為引,指導孩子創作彩繪風箏。4月20日智慧家長課堂由全民閱讀大使靜言老師解析智能時代親子閱讀策略,強調陪伴共讀的重要性。此外,還通過“童心逐夢·書海啟航”活動向白城市洮北區少年兒童圖書館、長春凈月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明澤學校捐贈2000冊社會募集圖書,構建愛心圖書循環體系,以書香助力基層文化惠民。這些少兒活動融合藝術體驗、教育指導和資源普惠,多維度推動少兒閱讀發展。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
記者 李易書 王昕
拍攝 李煦 張秋磊
視頻制作 王禹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