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90多歲的老人來說,髖部骨折往往被視為“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考驗”。然而,寧陽縣第一人民醫院骨外一科憑借精湛的人工髖關節置換技術,每年可為縣域內100余名高齡患者重獲行走能力,讓他們的生活煥發新的生機。今天,讓我們走進93歲梁女士的康復之旅,見證骨外一科醫護團隊如何為生命按下“重啟鍵”。
高齡老人摔倒骨折 家屬最初猶豫手術
近日,寧陽縣第一人民醫院骨外一科成功為一位93歲高齡患者實施了左側髖關節置換手術 ,術后患者恢復良好,家屬對治療效果非常滿意。

事情要從半個月前說起。93歲的梁女士在家不慎摔倒,當即感到左側髖部劇烈疼痛 ,無法站立行走。家人緊急將她送往寧陽縣一院,經檢查確診為左側股骨轉子間骨折 。
考慮到梁女士年事已高,家屬起初對手術充滿顧慮:“這么大年紀,能承受手術嗎?術后恢復會不會很慢?”

然而,骨外一科朱新峰手術團隊在詳細評估后,建議盡早手術 ,并耐心向家屬解釋了高齡髖部骨折的治療原則和手術優勢,同時為她量身制定了一個風險低、效果佳的左側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方案。最終,家屬決定接受醫生的建議,同意行手術治療。
完善相關檢查后,朱新峰手術團隊在手術室和麻醉科醫護人員的緊密配合下,順利為梁女士完成了“左側人工髖關節置換術”。
高齡≠手術禁區!多科室合作助老人重獲新生
令人驚喜的是,術后第二天,梁女士就能在助行器的幫助下下床活動 ,疼痛逐漸減輕,康復速度遠超家屬預期。
家人看梁女士恢復得那么快,心里非常高興,特意送來錦旗,感謝骨外一科醫護團隊的精心治療和護理。
骨外一科主任,副主任醫師朱新峰表示,髖部骨折(如股骨頸骨折、轉子間骨折 )在老年人中十分常見,尤其是骨質疏松的高齡患者,輕微跌倒就可能造成骨折。這類骨折被稱為老年人的"人生最后一次骨折",若不及時治療,長期臥床就可能導致一系列嚴重并發癥,甚至危及生命。
采取保守治療,存在以下隱患:
長期臥床導致并發癥
褥瘡、肺炎、深靜脈血栓、泌尿系統感染等風險大幅增加。據統計,高齡髖部骨折患者若保守治療,一年內死亡率可達20%-30% 。
生活質量嚴重下降
長期臥床會導致肌肉萎縮、關節僵硬,即使骨折愈合,也可能喪失行走能力。
對于身體條件允許的高齡患者,盡早手術是更優選擇 ,原因如下:
快速恢復活動能力
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可在1-3天內嘗試下床活動,減少臥床并發癥。
顯著降低死亡率
手術能有效避免長期臥床帶來的風險,一年生存率明顯高于保守治療 。
提高生活質量
術后患者可恢復自主行走,減少對家人的依賴,維持較好的生活狀態。

朱新峰表示,髖關節置換術是高齡患者的“生命轉折點”,該技術現已成熟,每年可開展100余臺,適用于股骨頸骨折、嚴重骨關節炎等患者。該手術具有以下優勢:
微創技術 :切口小、出血少,減少手術創傷。
快速康復 :術后早期即可進行康復訓練,加快功能恢復。
長期效果穩定 :人工關節使用壽命可達15-20年,高齡患者基本可終生使用。
特別提醒

梁女士的成功康復,再次證明高齡并非手術禁區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即使是90歲以上老人,在科學評估和精細操作下,也能安全接受手術并快速恢復。如果您或身邊朋友遇到類似情況,請務必及早就醫,爭取最佳治療時機 !
(寧陽縣第一人民醫院)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