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本是穿梭于線路與設備間的電力職工,卻在危急時刻化身生命的守護者,從無人機高空勘察車禍現場,到默契配合破拆變形駕駛室,從專業止血包扎,到爭分奪秒轉移傷者。他們用行動證明:那一抹醒目的紅色,不僅是油井動力線的守護者,更是危急關頭值得信賴的溫暖力量。
“吱、噶——”4月15日上午10時,110千伏八一線檢修現場突然傳來刺耳的金屬摩擦聲。只見一輛滿載廢舊鋼筋的貨車為避讓油罐車失控側翻在馬路邊,駕駛室嚴重變形,司機被卡在方向盤與座椅間動彈不得。

正在準備登塔檢修的勝北供電管理區職工們見到這一幕立即奔向事故地點,帶班領導王維國果斷部署:“一組查看傷員,二組設置警戒,三組啟動無人機勘察!”應急指令劃破長空,電力檢修現場瞬間切換為生命救援戰場。
無人機迅速升空傳回高清畫面,救援組踩著碎玻璃貼近駕駛室,持續喚醒意識模糊的司機:“師傅堅持住!救護車馬上到!”面對復雜變形結構可能造成的二次傷害,眾人一邊監測傷者生命體征,一邊用對話維持傷者意識。直至消防破拆工具與急救擔架抵達現場完成交接,勝北供電管理區職工們才默默撤回檢修崗位。
“每個動作都是平時演練的再現”參與此次救援的職工趙魯回憶道。近年來,勝北供電管理區創新開展“應急演練 應急培訓”,將交通事故、中暑休克、高處墜落等突發狀況納入常態化演練。本次救援中精準的職責分工、規范的急救處置、高效的聯動響應,正是日常開展“應急演練”積累的實戰經驗。

4月15日8時30分,利津供電管理區門前出現驚險救援場景。健翔小區門口突發交通事故,代步車內老人被卡血流不止,正欲外出檢修的7名利津供電管理區輸電運維站職工立即展開專業救援。止血包扎、破拆車門、傷者防護……經過10分鐘高效處置,傷者被安全移交急救人員。

這已是該單位本月第二次見義勇為。自2021年以來,該單位累計參與社會緊急救援4起,24名職工在煤氣罐側翻、車輛落水等事故中展現出反應與處置雙高標準應急救援能力。
“當時根本來不及商量,但一個手勢、幾個短句,所有人立刻各就各位投入救援。”利津供電管理區輸電運維班站長楊振強道出關鍵。利津供電管理區構建了一套系統化的應急培訓體系:每月開展2學時的急救課程培訓,每季度更新應急案例教學庫,在黨員大會上定期宣講典型救援事跡,并通過工作群高頻推送急救操作指南。將見義勇為行為從個人善舉升華為制度化的安全保障,讓每一名職工都能成為移動的“生命守護站”。(顏曾)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