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太想暴露自己中國品牌的身份。”近兩年與多位布局美國市場的公司交流時,這是我常聽到的一句話。
這種顧慮是真實存在的。
一部分是因為政治因素,“有的美國消費者對中國有偏見,得知我們的中國背景后會有刻板印象。”某品牌創始人曾告訴虎嗅。
也有部分原因是中國制造有時候會被貼上“廉價”的標簽,有的公司擔憂品牌形象受損,故而遮掩自己的中國背景。
不過,這一情況隨著特朗普政府連加關稅后,出現了一些扭轉。
中國制造正在TikTok上被火熱討論,美國APP下載榜的格局甚至出現了變化。敦煌網、海外版淘寶、阿里巴巴國際站分別登上美國APP store 購物榜的前三位。
或許,是時候正視中國制造的真實力量,無需再遮遮掩掩。
美國人也想繞過中間商
特朗普對華大加關稅,直接刺激了美國消費者對“繞過關稅”的迫切需求。
TikTok美國用戶的首頁被一波又一波來自中國工廠的短視頻刷屏。
這些視頻內容豐富多樣,有的聲稱“你們熟知的高端品牌,很多都是我們代工的”,有的直接展示工廠流水線,聲稱“同樣的材料和工藝,價格卻只要美國市場的零頭”。例如,視頻作者@LunaSourcingChina稱,Lululemon的瑜伽褲在他們工廠只需5-6美元,而美國售價卻高達100美元,另一條標題為《我們如何繞過關稅》的視頻播放量破百萬。
這些視頻往往制作精良,既有工廠實拍,也有幽默諷刺的短劇,甚至還有AI生成的“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諷刺視頻,嘲諷美國制造業的困境,而評論區有著大量overpriced(溢價過高)和where to buy(求購鏈接)的評論。
不過,這些視頻評論區也有“涉嫌仿冒品”的大量爭議,品牌方也迅速否認了這些視頻中的合作關系,lululemon聲明并未與視頻中提及的工廠合作,警告消費者警惕假冒偽劣產品。有些人也在TikTok上指出,這些所謂“直供工廠”多為代工廠或仿制品制造者,真正的品牌供應鏈遠比視頻所示復雜。
雖然視頻內容真真假假,但當大家看多了奢侈品牌手袋出廠價1400美元,貼牌后售價3.8萬美元之類的帖子后,這種價格落差還是引發了美國消費者對“品牌溢價”的集體反思。
“這才是真正的貿易戰。”有美國網友評論道。
這場TikTok上的“制造業秀”還引發了美國APP Store下載榜單的明顯變動:
紐約地鐵里,大學生Sarah在TikTok刷到“淘寶海外版購物攻略”后,立刻下載App。此時,她的手機屏幕上,購物類下載榜前三名已變成: 敦煌網、海外版淘寶、阿里巴巴國際站。
中國APP在教會美國人湊滿減和跨店紅包后,又開始教他們源頭直購了。
敦煌網成了美國用戶下載量暴漲的“黑馬”,是很多人預想不到的。
4月中旬,敦煌網在美國App Store免費總榜排名躍升至第二,僅次于ChatGPT,購物榜則居第一。公開數據顯示,敦煌網4月13日當天在美國的iOS下載量達到6.51萬次,環比增長高達940%,遠超30天平均水平。
緊隨其后的是淘寶海外版,其此前的受眾大多是海外華人群體,并沒有走進美國主流市場。
但在TikTok上“中國工廠揭秘”視頻的帶動下,實現了爆發式增長。4月12日至15日,淘寶海外下載量從10.4萬激增至32.6萬,環比暴漲222%,北美市場iOS下載量更是增長了483%。淘寶海外版App在美國購物榜上躍升至第二名,超越了亞馬遜、沃爾瑪、SHEIN等傳統電商巨頭。
而阿里巴巴國際站也在此番熱潮中躋身美國App Store購物榜第三,就像中國消費者一度熱衷于在1688直接從工廠采買一樣,美國消費者也知道了這種“繞過中間商”的消費方式。
在Reddit上,關于“中國人教我們薅資本主義羊毛”的帖子越來越熱,教程甚至包括“如何用拼音搜索隱藏好貨”。
大量B2C、F2C模式的跨境電商平臺爆火,本質上揭露了貿易戰下的美國消費者的焦慮,也反映出美國對中國制造依賴的現實。
刻板印象的扭轉
雖然在TikTok爆火的帖子里難免會令中國制造陷入仿冒的爭議,但有一點不可否認的是,通過這波熱度,中國制造不再是“隱形的世界工廠”了。
美國消費者也開始對中國制造的品質和價格重新衡量。
一些短視頻開始拍攝如珠寶拋光、新材料測試等精密加工的流程,扭轉“低端代工”的刻板印象,還有些短視頻甚至開始嘗試文化輸出,評論區也出現越來越多“中國工匠精神”等積極字眼。
中國制造的形象,本質上是被中國供應鏈的完備以及較高的生產質量重新塑造的。
在與其他國家制造業相比時,表現得更為明顯。
比如與越南相比。雖然面對貿易戰和供應鏈轉移的壓力,越來越多品牌開始將部分生產線遷往越南等地,但在生產規模和質量控制方面,越南仍與中國存在差距。
“某品牌的鞋越來越容易開線了,這是在他們將工廠移到越南后發生的。”許多消費者反映。
而與美國本土制造業相比,中國制造的優勢自然不用說。
美國小企業主Negin Izad曾發了一條視頻,講述其與美國工廠的合作經歷:她合作的中國工廠在質量控制方面幾乎沒有問題,也從未遇到過中國工廠不專業的情況。但在美國,即使是一些相對優質的工廠,在質檢時也常常出現問題,而且美國工廠對她的全女性團隊還常常使用攻擊性語言或展現敵對態度,這在中國工廠是從未有過的。
“但最關鍵的是,美國工廠根本不在乎。”她說道。大多數時候,他們出現問題后甚至不會為下一輪訂單提供任何補償。
當美國制造卡在拉鏈環節,越南制造倒在停電時刻,海外消費者才意識到,中國工廠的機器轟鳴聲,才最為穩定。
中國制造的形象轉變,正處于一個關鍵節點。過去,“中國制造”常被貼上廉價、低質的標簽,但事實正在被重新書寫。
TikTok上的工廠視頻雖然有一些存在爭議,但也有一部分展示了中國制造的真實面貌和工匠精神,這是塑造新形象的契機。也有越來越多中國出海品牌依賴的是創新與品質,而非單純的價格優勢。
當中國工廠開始用檢測報告代替低價戰,用專利展示墻代替營銷話術,這場印象戰爭才真正進入賽點。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