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評論員 孔雨童 繪畫 徐進

只要掌握“流量密碼”便可能短時間收割量級利益,在此種刺激下,互聯網常常出現奇景。
近日,一位千萬級網紅“阿浩不忘初心”的直播間被爆出一邊暴飲暴食,一邊展示瘦骨嶙峋身材,只為銷售“仁和左旋肉堿”減肥藥。
網友若不小心點進去,或許會有誤入“叢林”之感:女主播在20分鐘內吃下至少30個毛雞蛋,一分鐘吞咽50多個餃子,暴食之后再把減肥藥含在嘴里,展示能看“見骨”的身材;除此之外,直播間還摻雜著擦邊和連篇臟話——主播會唾沫橫飛地喊出“不是吃仁和瘦的咋辦?出門死、死全家”,甚至出現花樣羞辱肥胖人士……
“暴食卻可以瘦”這種直接粗野的視覺刺激背后對減肥藥效果的夸大暗示,不符合科學和邏輯,卻必定能吸引一些辨別力不高,缺乏思考的觀眾。據報道,“阿浩不忘初心”直播間近一個月售出近四萬單減肥藥,三年賣出2185萬單,銷售額高達30多億元。賣貨同時,這些錯誤的減肥、健康觀甚至飲食浪費之風也隨之大面積傳播,影響惡劣。
但就是這樣一個長期販賣焦慮、內容低俗的直播間,迅速聚集了千萬粉絲,成了平臺“頭牌”。哪怕其獲得人氣的過程符合某些網紅邏輯,平臺也難逃放任其野蠻生長之嫌。在記者調查中就發現,有眾多網友反映屢次舉報不成,某次舉報成功后,“阿浩不忘初心”的直播權限也僅被短暫封禁,一天后便恢復正常。
“他天天這樣直播,向平臺舉報都不好使,給的結果就是警告”“這么喪心病狂賣減肥藥,利用容貌焦慮、身材焦慮,扭曲三觀的直播竟然還沒被封”。
網友的議論直指出明顯的監管失序。在當下,雖互聯網直播尚屬“幼年”,但也已經過了野蠻發展期,對于如此影響惡劣的問題、現象,是“管不過來”還是“不想管”值得追問??v使各平臺競爭激烈,強烈吸睛又吸金屬性的網紅主播獲得青睞,也不能暗自開綠燈。
長久而言,合理監管、常態化自凈的機制既是責任,也是發展該有的態度。平臺不該讓觀眾一再催促,媒體一再提醒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