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鑫
近日,鐵路部門在京滬高鐵部分車次試點“隔離運輸、人寵分開、專人看護”的寵物托運服務,引發網友熱議。對于養寵群體來說,這是一條期待已久的好消息;也有人表達擔憂,認為此舉對于過敏體質的乘客不夠友好。
如今,養寵物的門檻越來越低,不論男女老少,只要有需求,都可以輕松地獲得自己心儀的“毛孩子”。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寵物數量超過1.2億只。隨之而來的,便是建設寵物友好型社會的討論。對大部分人來說,最現實的問題就是遇到搬家、旅行、探親等情況時,如何讓寵物陪在自己身邊。以往由于缺乏合適的運輸方式,許多旅客不得不將寵物寄養或托付他人。此次試點高鐵寵物托運,正是為了適應旅客多樣化出行需求,也是對“寵物友好”這一命題的正面回應。
雖然托運采用的是人寵分開的隔離運輸,但有人擔心,密閉車廂內寵物毛發可能引發過敏、寵物叫聲可能干擾其他乘客。建設寵物友好型社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群眾難免有所顧慮。高鐵作為公共服務產品,需要在各種聲音之間找到“最大公約數”,讓規則既有溫度,又不失理性。
除了回應社會關切,讓養寵群體更便捷地實現跨區域流動,對擴大消費需求、提振經濟增長也有積極意義。不少養寵人士消費的意愿和能力都比較高,減少他們出行的后顧之憂,無疑能夠為文旅市場帶來更多客源。另一方面,當更多為“毛孩子”考慮的寵物友好型社會氛圍不斷形成,也會反過來刺激寵物消費,進一步提振市場活力。
萬事開頭難,高鐵托運寵物作為一種社會進步的嘗試,必然要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不斷完善。面對這項新生服務,養寵人士不妨多一分耐心,給優化多一些時間;其他旅客也可以多一分包容,讓“寵物友好”離我們更近一步。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