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上午,漣水縣人民醫院門急診中間廣場,出現一列“特殊行人”吸引眾人目光,一對青年男女手捧寫有“Very骨德”的錦旗走在前面,后面跟著幾名身著紅色“職業裝”的鑼鼓隊員敲鑼打鼓,表達感激之情。

隨后在骨科醫生辦公室,青年男子握住縣人民醫院骨科主任醫師桑飛的手,激動地說:“感謝桑飛主任及全體醫護人員,是你們精湛的技術和暖心的護理,才讓我母親迅速康復,恢復正常生活……”

4月2日,54歲的宋阿姨(化姓)出門的時候不慎摔倒,右手手腕疼痛難忍,并且無法動彈,回家休息后沒有好轉,手腕還有明顯的腫痛。其兒子知道后,立即回家帶她到縣人民醫院進行檢查,CT顯示宋阿姨右手手腕粉碎性骨折,需要立即手術,如果不及時處理的話,則會影響以后的日常生活。
聽到要手術,宋阿姨有些猶豫。“都說傷筋動骨一百天,手術的話是不是得好久不能做家務。能不能不開刀,保守治療?”宋阿姨說,兒子兒媳上班都挺忙的,自己就主動從老家過來幫忙帶孫子上學,做了手術,右手不能活動的話,不僅不能干家務,還十分影響自己的日常生活。
“患者伴有比較嚴重的骨質疏松,如果不立即手術,僅靠自己恢復肯定是不行的。”桑飛表示,考慮到宋阿姨目前的身體及生活情況,需要盡快為她實施橈骨骨折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術后護理得當,恢復良好的情況下,一個星期左右手指就可以活動自如,不會影響日常生活。經過充分溝通,宋阿姨最終同意接受手術。
“快”是宋阿姨僅有的訴求。當天下午,桑飛便安排宋阿姨辦理入院,并啟動了“綠色通道”,當晚,宋阿姨便完成了CT、心肺功能評估及體格檢查,并排除手術禁忌癥,將術前等待時間壓縮至24小時內。
經過充分的術前準備,4月3日中午,桑飛帶領的手術團隊憑著精湛醫技和嫻熟操作,僅用1個小時就為宋阿姨完成手術,術后X光顯示手腕骨頭固定良好。次日,宋阿姨就能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進行一些基礎訓練,手指的活動度明顯提升,一周的時間,宋阿姨便出院了。
“沒想到手術這么順利,效果又好。多虧桑主任和骨科的醫護人員,我現在自己穿衣吃飯都沒問題,真是太感謝了!”宋阿姨感激地向醫護人員致謝。
“像宋阿姨這類骨質疏松的患者并不少見,甚至不少中年人骨折來院就診手術,檢查還伴有骨質疏松。”桑飛介紹,從收治患者人群來看,骨質疏松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患”疾病,一些中年人由于運動量減少,飲食結構發生改變,骨量有“失”難“補”,因此容易提前發生骨質疏松,一旦摔倒,骨折的概率將大大增加。
那么如何預防骨質疏松?桑飛表示,骨質疏松并非一味“補鈣”就能解決,治療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個體化用藥并進行科學的運動鍛煉。6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年至少進行一次雙能X線骨密度檢測。一旦老年人出現局部疼痛或行動障礙,第一時間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此外,人體鈣儲備一部分是基因決定的,另一部分來源于年輕時良好的生活方式,對于年輕人來說,不抽煙、不酗酒,保證適量的運動鍛煉是對健康最好的投資。
左曙東 樊榮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