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四川廣安的鄧先生去年7月份通過閑魚平臺聯系到一位加油卡賣家,在協商好價格后二人并沒有通過平臺交易,而是選擇在微信上進行轉賬。然而收到卡后鄧先生卻傻了眼,現場檢查發現全是沒有余額的空卡。如今距立案已有半年之久。
打折購入20張油卡
鄧先生告訴大皖新聞記者,由于個人開車需求大,所以想在閑魚上看看有沒有打折的油卡出售,隨后在搜索中發現了這位賣家。據鄧先生回憶,當時雙方談妥,以八五折的優惠一次性購買20張價值1000元的中石化加油卡,“但當我準備通過閑魚平臺交易時,對方的賬號卻提示交易風險以及其他限制導致無法進行轉賬。”鄧先生告訴記者,對方又提出不走平臺在微信上進行交易,“我也害怕受騙還特意讓他拿著身份證和我進行了視頻留存,所以我才打消了疑慮。”隨后鄧先生便通過對方發來的銀行卡賬號進行轉賬,“一共轉了一萬七千塊。”

轉賬記錄
兩次驗卡發現油卡均無余額
鄧先生告訴大皖新聞記者,收到貨時他發現不僅卡里沒錢,對方還少發了5張卡。“我當時就要求退,但對方卻解釋發錯了,我拒收退回去,他給我重新發。”為了防止對方賴賬,第二次鄧先生將收貨地址特意選在了家附近的一處加油站內。鄧先生稱,這次對方又表示手里沒有20張現卡,先給我發6張,“這次也是在快遞員面前插到加油站的機器上,顯示余額仍然是零,我就知道上當了。”

收到油卡均為空卡
鄧先生介紹,此后他就與對方開啟了漫長的退款拉鋸,“反正就是各種理由推脫,從去年到現在他就只退了我四五百塊錢。”更令鄧先生氣憤的是,對方像是提前做好準備,“他告訴我別拿報警嚇他,他也給我寄了卡,也給我退了錢,我和他最多算經濟糾紛夠不上詐騙。”而鄧先生也在退款無果后選擇了報警。
對方還在閑魚平臺繼續售卡
據鄧先生介紹,對方在騙過自己后此前的閑魚賬號就已經注銷了,“但是我找到他重新注冊的賬號。”鄧先生稱他也在閑魚上用小號與對方取得聯系,“還是相同的套路,他不同意通過平臺交易,要從微信上進行交易。”鄧先生告訴記者,他用小號重新添加微信后,對方發來的轉賬賬號以及用戶名和之前的一模一樣。
4月1日當天,大皖新聞記者通過鄧先生提供的賬號信息在閑魚上與對方取得了聯系,記者向對方提出需要購買兩張面值1000元的中石化加油卡,總計1860元。當記者提出通過平臺進行交易時,對方則以“之前遇到過騙子”為由拒絕,要求微信上進行交易。在添加微信后,對方向記者提供了銀行轉賬賬戶以及用戶名。鄧先生告訴記者,該用戶名正是給其寄送快遞的寄件人姓名。
4月2日,大皖新聞記者針對該情況與閑魚客服進行咨詢,客服回復稱,對于賣家提出不走平臺交易的要求時,買家請勿通過線下轉賬的方式進行交易,“您直接舉報對方,千萬不要相信對方。”客服還表示線下交易被騙平臺無法保障,“若后續賣家收款后不發貨,則無法保障追回您的錢款。”
根據鄧先生提供的一份受案回執顯示,2024年9月19日,廣安市公安局廣安區分局中橋派出所對鄧某被詐騙案進行受理。而在另一份立案告知書上也顯示,廣安市公安局廣安分局認為有犯罪事實發生,需要追究刑事責任,且屬于管轄范圍,現立案偵查。
鄧先生告訴記者,立案到現在,仍然沒有進展。4月2日上午,大皖新聞記者致電中橋派出所,當記者詢問該案件時,一民警表示“太久了我們也不太清楚。”當記者提出該案件已經刑事立案,相關偵辦工作是否仍在開展時對方表示“不曉得,主要是太久了。”隨后大皖新聞記者與負責此案件的民警取得聯系,但對方拒絕接受采訪,并表示采訪請與上級部門聯系。
4月2日中午,記者向廣安分局政治處反映該情況,廣安分局政治處的民警表示會將記者的號碼記錄下來,轉達給宣傳科負責人后會給記者回電。截至發稿時,記者未接到相關來電。
大皖新聞記者 孫召軍
編輯 陶娜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