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進程。這是一場深刻而廣泛的社會變革,需要在思想上高度統一、在行動上高度協同、在策略上高度精準。為此,我們必須聚“泰山之穩”、“嵩山之深”、“衡山之勇”三山之勢,以科學的戰略和堅定的信念鑄就改革的偉業,做到以穩為基、以深為魂、以勇為旗,方能行穩致遠,成就偉業。
聚“泰山之穩”,以“穩如泰山,動若風發”的策略確保改革穩定,謀定而后動,持重若山,以不變應萬變。改革的基礎在于穩定,沒有穩定,改革就難以為繼。泰山,自古以來象征著穩固和不可動搖。聚“泰山之穩”,就是要堅持“穩如泰山,動若風發”的策略。首先要做到“謀定而后動”,在大局穩定的前提下推進改革,以確保方向不偏、節奏不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穩中求進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边@要求我們在改革中始終保持定力,不為一時的波動所動搖。要在改革的關鍵環節上謀定后動,以從容不迫的姿態迎接改革挑戰。在政策的制定和執行中,要有“持重若山,以不變應萬變”的智慧,確保每一個步驟都扎實有力,每一項措施都穩妥可行,避免因急功近利而導致的偏差,保障改革的長久穩定。
聚“嵩山之深”,以“山不厭高,海不厭深”的氣度容納百家之言,兼聽則明,包容萬象,以智慧化解紛爭。嵩山之深,象征著廣博和包容。改革要成功,必須有“山不厭高,海不厭深”的氣度。聚“嵩山之深”,就是要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兼聽則明,包容萬象。改革是利益的調整和重構,必然會涉及到不同群體的利益訴求。要推動改革順利進行,必須具備寬廣的胸懷和深厚的包容力。正如古語所言:“兼聽則明,偏聽則暗。”黨員干部要善于傾聽群眾的心聲,了解各方的意見和建議,把民意作為改革的重要依據。通過廣泛的民主協商和充分的溝通交流,以智慧化解紛爭,以包容凝聚共識,為改革提供強大的思想支持和社會基礎。唯有如此,改革才能在深度上不斷拓展,在廣度上不斷延伸。
聚“衡山之勇”,以“勇者無懼,智者無惑”的精神面對改革挑戰,迎難而上,銳意進取,以無畏沖破困局。改革從來不是一條平坦的大道,而是一場充滿挑戰和未知的長征。衡山之勇,象征著無畏和堅定。聚“衡山之勇”,就是要以“勇者無懼,智者無惑”的精神面對改革中的種種挑戰。在改革的關鍵時刻,要有“迎難而上,銳意進取”的精神,敢于直面問題,勇于承擔責任。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改革越到深處,越要攻堅克難。”在改革的攻堅期和深水區,更需要黨員干部有無畏的勇氣和清醒的頭腦,既不畏艱難,也不輕言放棄。要以無畏的精神沖破改革的重重困局,以智慧的眼光引領改革的正確方向,確保改革在不斷克服困難中走向成功,為國家的長遠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