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17個景區接待游客63.6萬人次,同比增長187%,恢復到2019年的51.7%
●酒店業接待客人27.2萬人次,同比增長259.8%,恢復至2019年近90%
【旅行】
●“鐵公務機”客流量同比大幅增長
374,500人 195,400人 132,500人
●公交運營里程169.59萬公里,客運量444.15萬人次
4月5日,九頂塔民歌節上演大型現場劇《劉三姐招親》,吸引游客駐足觀看。 (本報記者 陸傳全 攝)
本報4月5日報道(記者劉野)清明時節,桃李花笑,萬縷綠迎。清明假期期間,一場春雨過后,天氣晴好,春意盎然,市民和游客旅游熱情高漲。
據統計,假期期間,全市納入重點監控的天下第一泉、千佛山、靈巖寺等17個5A、4A級景區共接待游客63.6萬人次,同比同比增長187%,恢復到2019年的51.7%。4月2日至4月4日,全市酒店業接待客人27.2萬人次,同比增長259.8%,恢復到2019年的近90%。
紅色文化旅游獲青睞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為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全市各級文化和旅游部門及紅色教育基地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紅色文化活動。
市導游協會開展濟南市導游首次紅色教育現場培訓,長清區舉辦首屆濟南(長清)紅色文化旅游節“鳳山精神·紅色之旅”,泉城志愿者帶領少先隊走進解放館。許多家庭選擇帶孩子去紅色文化景點紀念英雄,體驗黨史教育和紅色文化教育。大風山、濟南戰役紀念館、解放閣、萊蕪三線紀念館等紅色文化景點游客量明顯增加。 4日,萊蕪戰役紀念館日接待游客8500余人次。市文化中心每天播放紅色電影《跨越長江》《血腥逆襲》《古田軍號》等,場館爆滿。
乘坐地鐵出行成為時尚
軌道交通2號線的正式運營,換乘更加便捷。與軌道交通1號線完美結合,有“最美地鐵到春天”的美譽。乘坐地鐵出行已成為市民出行的新選擇。
市文化和旅游局及時發布地鐵出行指南,連接全市地鐵沿線各文化場館、旅游景點,方便市民出行。假期期間,市民乘坐地鐵前往濟南動物園、印象濟南泉世界、方特東方畫、園博園等景點。三天小長假期間,濟南動物園接待游客6.11萬人次,方特東方畫院接待游客1.86萬人次,園博園景區接待游客2.61萬人次。
賞花、踏青旅游成主流
今年清明節期間,賞花游依然是春游的主要產品。
千佛山賞花踏青、西城高新農業生態園櫻花節、淮陰吳家堡“美麗來看看油菜花海、看生態鄉村”、方特東方神畫花卉節、萊蕪高莊街梨花節節、長清雙泉鎮油菜花節、濟南植物園春季花卉展、平陰圣母山海棠花節、上河櫻花大道騎行活動、上河龍桑寺首屆“民俗體驗周”梨花節紅色旅游商務和縣“舞動新時代·真信息晚會勵志”廣場舞選拔賽等活動吸引了大量游客。長清區雙泉鎮油菜花節三天接待游客8.4萬人次;九如山風景區舉辦“打卡九如山·迎春會”活動,三天接待游客2.05萬人次;九頂塔景區舉辦第十六屆民歌節,讓游客賞山水、賞民俗,三天接待游客2.08萬人次。
文化與旅游融合持續精彩
節前,全國文化和旅游消費工作培訓班在我市舉辦。我市被評為全國首批文化和旅游消費城市之一。市文化和旅游局抓住機遇,策劃了一系列文化和旅游消費活動,帶動了清明假期文化旅游市場。
節日期間,將整合全市文化場館、演藝場館、非遺、文創市場等資源,促進文化活動與旅游產品對接。省城大劇院芭蕾舞劇《沂蒙》、兒童音樂劇《獅子王》、山東劇院開心麻花《婚禮》、萊蕪梆子劇院《馬龍》、明湖劇《幸福甜莫》曲藝專場演出等包括山東博物館明代繪畫展、省文化中心青年藝術家研究展、市文化中心雕塑藝術展及優秀楹聯書法展、市文化中心《我來自漢代》博物館——文物大世界中的漢代濟南等文化展覽,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場豐富的節日文化盛宴。許多市民走進文化場所、電影院,體驗傳統文化,享受節日時光。市圖書館日接待讀者17013人次,泉城書房日接待讀者6000余人次;據貓眼數據顯示,4月3日至5日12點,全市圖書館電影票房收入615.6萬元,比去年三天收入467.3萬元增長31.7%。
古城游與鄉村游“齊飛”
老城游、春游的熱度不減。市民和游客慢慢游覽明府城和老商港,體驗老濟南“家家都有泉水、戶戶白楊樹”的生活方式,領略老濟南獨立開埠的開放包容。
歷下區2021年“春城探索”活動在百花洲拉開帷幕。曲水亭街上的文創店鋪、風格獨特的“泉水人家”庭院、芙蓉街上的各色小吃,讓游客流連忘返。天下第一泉景區游客如織,三天接待游客37.6萬人次。
鄉村旅游依然是市民出游的首選。我市連續兩年支持高品質民宿打造已初見成效。民宿實現了從數量到質量的質的飛躍。民宿旅游產品深受歡迎。九如山民宿入住率已達100%。接待人數和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5%以上。南山吉兆、石羊山莊、若谷山居等民宿一房難求。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