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秋節假期,全國各地推出特色活動,營造濃郁的佳節氛圍:北京天壇公園舉辦“月滿中秋,天壇雅集”特色夜市,讓傳統文化與互動體驗相結合;武漢歡樂谷用科技與藝術融合,讓“嫦娥奔月”在空中演繹;鄭州建業電影小鎮推出“中秋賞月7小時”,上演火壺、打鐵花等國風非遺大巡游……
各類慶祝活動展現的是傳統節日與現代生活的交融,不僅讓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也為傳統節日的傳承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靈感。傳統節日不該被本質化,讓其融入時代生活,才能不斷地延續與發展,擁有蓬勃生命力。
把握精神內涵,找準傳統節日與時代變化的連接點。傳統節日是人們為了適應大自然的變化規律而形成的節俗儀式與行為,體現著中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態度和思想境界,以及中國人在社會交往中的道德行為規范和精神追求。以適應當代價值體現、符合民族文化建設方向的方式對傳統節日進行生動詮釋,展現中華民族精神特性和傳統節日文化底色。
突出群眾參與,強化節慶活動與城市生活的關聯性。節慶活動是節日傳承發展的動力之一,也是節日適應現代環境的重要發展趨向。利用城市資源,策劃并開展具有當地傳統特色、貼合城市文化的節慶活動,打造符合大眾審美的城市特色節日文化形象,以正確的價值導向引領節日民俗的流變,讓傳統節日在濃郁生活氣息和歡樂喜慶氛圍中有更多的沉浸式節日體驗。
增強創新融合,減少節日習俗與潮流需求的距離感。傳統習俗會隨著現代化進展的加速而流變,回應時代需求,深刻理解節日本質及其與平日生活的關系,根據現代社會人們的新生活形態,以文化創意、數字技術賦能其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讓節日習俗在呈現手段和方式上更貼合今天生活。
傳統節日是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和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循跡溯源中持守節日傳統,在建設中國式現代化與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偉大進程中綻放時代新韻,傳統節日既是“過去式”,也是“進行時”。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