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強調,任何時候我們都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都不能忘了人民這個根,永遠做忠誠于人民的服務員?!叭嗣瘛倍种厝缜рx。如何打造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干部隊伍,始終做到對人民絕對忠誠,把為民造福作為最大的政治追求,就顯得尤為重要。
強化政治監督,注重選賢任能。《舊唐書·食貨志上》中記載:“設官分職,選賢任能,得其人則有益于國家,非其才則貽患于黎庶,此以不可不知也”。在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中,要將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突出政治監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不論潛規則、不搞關系戶,匡正用人選人不正之風,讓合適的人在合適的崗位上發光發熱,真正實現“得其人有益于國家”。
拓寬監督渠道,確保監督實效。前不久,一則“90后干部升任副市長”的新聞引發社會關注,凡是涉及“火箭提拔”四個字,總是讓人有圍觀的欲望,且不論當事人是否具備任職能力,回歸事件本質是群眾對干部升遷過程的關注。要想徹底打消群眾疑慮,不僅要讓干部選拔任用工作公開化、透明化,同時要拓寬群眾監督渠道,積極回應群眾關切,徹底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要讓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經得起制度的考驗,也要經得起群眾的檢驗。
劃定追責紅線,倒逼履職盡責。干部選拔任用追責辦法有著深厚的歷史,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秦之法,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后來到了漢代將這條法律進一步明確:“任人以為吏,其所任不廉、不勝任以免,亦勝免者”。這種薦舉連帶制,雖然過于苛刻、存在很多模糊空間,但仍可以看出對“薦主”有著很高的責任要求。在如今的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中,只有用制度去規范主體責任,用追責辦法為履職盡責輸壓,才能有效約束領導干部的行為,營造風清氣正的選人用人環境。
“萬事貴于恒義,彌久則功彌大”,良好的政治生態,需要制度加冕,也需要全社會持之以恒地推進,就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那樣,需要綜合施測、協同推進,馳而不息、久久為功。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