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宣部追授楊士莪同志“時代楷模”稱號,褒揚他是“愛黨報國、傾聽海洋聲音的杰出科學家”,號召全社會向他學習。“波濤有韻傳家略,歲月無聲書偉績。”楊士莪同志傾其一生投身水聲科學研究,在“為國聽海”中守衛祖國的萬里海疆。新時代呼喚新擔當,廣大黨員干部當解鎖“時代楷模”背后的“精神密碼”,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以如磐初心、赤誠忠心、堅毅決心積極投身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奮力答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答卷”。
解鎖“時代楷模”楊士莪背后“一生聽海音,為民濟國防”的奉獻密碼,答好“青蔥早有雄鷹志,耄耋也想傲長空”的初心答卷。“國家哪兒需要我,我就上哪里。”從普通物理到天文測量、海道測量再到水聲工程,楊士莪在國家需要中一次次改換專業,一次次從零再來,屢次面對未知的任務,他都毫不猶豫地扛起行囊,踏上為國建設的新征程。九十余載跋涉,追求的腳步趟過歷史長河;七十余載拼搏,奮斗的歷程寫滿艱苦卓絕。長久以來,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的鄭重承諾,到“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深情告白,再到“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的莊嚴宣誓……無論何時,“為民造福”始終是無數共產黨人矢志不渝的價值追求。心有所信,方能行遠,廣大黨員干部當以“時代楷模”楊士莪為榜樣,時刻不忘為國為民的錚錚誓言,主動在崗位上深耕,于時代浪潮中奔涌,為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燃燒光熱。
解鎖“時代楷模”楊士莪背后“小來思報國,不是愛封侯”的信仰密碼,答好“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的忠心答卷。楊士莪先生胸懷祖國、志存高遠,青少年時期便立下了“讀書是為了救國和報國”的錚錚誓言,窮其一生也都在為我國的水聲事業奮斗。他引領了中國水聲學科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常規到精專的發展歷程,為我國萬里海疆裝上“耳朵”,牢牢筑起一道堅不可摧的“水下長城”。“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廣大黨員干部當牢記“信仰密碼”,不斷提高政治站位,在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中爭做新時代的追夢人、新征程的奮斗者。要將個人“小我”融入國家“大我”,將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黨和人民事業之中,做到事不避難、義不逃責,不計個人得失,擦亮“忠誠底色”,在乘風破浪、踏浪前行中追尋自己的那片“藍海”,讓人生在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流光溢彩。
解鎖“時代楷模”楊士莪背后“艱苦何如此,前程豈渺茫”的奮進密碼,答好“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的決心答卷。上世紀50年代,國內水聲學尚處于一片空白,楊士莪被派往蘇聯進修時發現有兩個關鍵技術實驗室對他這樣的外國人是不開放的。從此,楊士莪暗下決心:一定要讓中國的“耳朵”,聽懂大海的聲音。60多年來,楊士莪帶領團隊不懈努力,攻克了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推動實現了重大創新突破,為國防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惟其艱難,方顯勇義;惟其磨礪,始得玉成。”廣大黨員干部當解鎖“時代楷模”背后的“奮進密碼”,踔厲奮發、攻堅克難,不怕苦、不畏難,敢于與困難角力、與阻力對壘,做到面對困難撐得住、關鍵時刻頂得住、風險挑戰扛得住。要增強識變之智、掌握應變之策、涵養求變之勇,以“一輩子辦成一件事”的執著,久久為功、善作善成,奮力在新征程上“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