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边@一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辯證關系。近年來,我國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為實現綠色發展,我們需要凝聚“三力”即法治力、創新力、行動力,共同鋪展綠水青山美麗畫卷。
一、法治力:為綠色發展保駕護航
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推動綠色發展的重要保障。近年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體系不斷完善,為綠色發展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一是完善立法。從《環境保護法》到《大氣污染防治法》,從《水污染防治法》到《土壤污染防治法》,我國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體系日益健全,為綠色發展提供了法治遵循。二是嚴格執法。各級環保部門堅決貫徹法律法規,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態環境權益。據統計,2018年全國共查處環境違法案件18.6萬起,同比增長32%。三是公正司法。司法機關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依法審理環境資源案件,維護生態環境正義。2018年,全國法院共審結環境資源案件25.1萬件。
二、創新力:為綠色發展注入活力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在綠色發展領域,我國不斷推動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創新,為生態文明建設注入強大活力。一是技術創新。我國在新能源、節能環保、污染治理等領域取得了一批世界領先的科技成果。如電動汽車、風能發電、太陽能發電等,為綠色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二是制度創新。我國探索建立了一系列具有中國特色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如河長制、湖長制、生態紅線等,為綠色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三是產業創新。我國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首次突破100萬輛,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三、行動力:為綠色發展貢獻力量
綠色發展需要全民參與,人人都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近年來,我國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綠色發展,形成了強大合力。一是政府行動。各級政府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二是企業行動。廣大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加強環保設施建設,提升綠色發展水平。2018年,我國綠色產業產值達到6.3萬億元。三是公眾行動。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生態環境保護行列,積極參與綠色出行、垃圾分類、植樹造林等公益活動,為綠色發展貢獻力量。
總之,凝聚“三力”即法治力、創新力、行動力,我國綠色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然而,生態文明建設仍任重道遠。讓我們攜手共進,共同努力,鋪展綠水青山美麗畫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