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習近平總書記在基層調研時、重要講話中多次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難”。廣大黨員干部要牢固樹立“向下思維”,切實做到密切聯系群眾,堅定依靠群眾,一心一意為百姓造福,才能蓄勢“向上而發”。
腳步向下走,走到田間地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也是我們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偉大成就的重要法寶。“求木之長,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必浚其泉源”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創新精神,把人民群眾組織起來、動員起來、凝聚起來,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擰成一股繩,將14億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深化改革上來。
眼睛向下看,看到基層實情。“眼睛向下”,才能把問題找準更好地理清路子、開對方子、整好里子。廣大黨員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扎根人民沃土,堅持人民至上,牢固樹立和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改革事業深扎于人民群眾之中,在瞄準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中,聚力解決群眾生產生活的痛點、堵點、難點問題,讓改革脈搏與人民心聲同頻共振。要堅持“四下基層”的工作作風,練就“火眼金睛”,要涵養“放下臭架子、甘當小學生”的精神。
身子向下沉,沉到群眾身邊。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改革方向對不對、改革措施準不準、改革成效好不好,人民群眾最有發言權。無論何時無論何地,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都將是我們黨一以貫之的指導思想,也是一直堅持的基本原則,人民的笑臉、人民的獲得感是檢驗改革“含金量”的重要標尺。走好新時代的群眾路線,既要做好“送上門”的群眾工作,更要做好“送到家”的精準服務。要整合各類資源力量,用好機關黨員“雙報到”、駐村第一書記等多方力量,建立群眾需求清單,通過“民生服務大集”“民生服務超市”等形式,推動暖心服務進村入戶,營造“我為群眾辦實事”的濃厚氛圍。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