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革命戰爭時期,我們黨堅持發揮艱苦奮斗、勤儉節約優良作風,克服了食物衣服等物質缺乏問題,最終取得革命的勝利。
黨的十八以來,人民的物質生活極大豐富,但浪費現象也隨之而來,以糧食浪費為例,《2023年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食物總體損耗浪費率為22.7%,總量達到4.6億噸,可為全國居民提供66天的營養供給。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論我們國家發展到什么水平,不論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黨員干部必須始終牢記、主動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的教誨囑托,傳承發揚節儉樸素的作風,嚴格落實黨政機關要習慣過緊日子的要求,在反對浪費、厲行節約上帶頭沖鋒,做到身體力行、率先垂范。
踐行好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最關鍵就是樹牢黨員干部的價值認識,正所謂思想決定行動,只有思想層面有了時刻保持節約的想法自覺,才能在人走電斷等節約行為上形成一種動作習慣。在習慣養成上,黨組織要發揮監督助力責任,將勤儉節約融入日常行為管理,形成常態長效、正反監督機制,以舉辦主題活動、開展專題學習等方式營造節儉氛圍,幫助黨員干部牢固不敢浪費、不能浪費,不會浪費的意識。
發揚好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還需要形成廣泛的社會共識,這就要求黨員干部要發揮先鋒模仿作用,從自己的家庭入手,拒絕心為物役,以正確的行為舉止影響帶動身邊群眾,凝聚起勤儉節約的廣泛共識和強大合力,進而推動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精神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