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頭部主播自以為不受約束,以次充好,擺拍造假,一個接著一個翻車塌房,讓直播帶貨這一能夠有效提升人們網上購物體驗和充分保證網購品質的新興行業受到了不小的打擊。不管是網上購物還是線下交易,誠信經營、貨真價實都是不變的鐵律,只有進行信任重構,才能助力直播帶貨行業行穩致遠。
首先我們要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近些年,《網絡直播營銷管理辦法(試行)》《關于進一步規范網絡直播營利行為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意見》《互聯網廣告管理辦法》等一批政策法規的落地,為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夯實基礎。但這一行業仍有不少情況有待厘清。比如,主播的身份在廣告代言人與銷售者之間模糊不清,導致責任難以劃分。平臺監管滯后,大多是在問題曝光后才進行處理,至于采取的措施也大多罰不到痛處。根據新情況新問題,及時增加制度供給,完善相關規則,做好引導規范、劃好紅線底線、懲治不法行為,才能讓行業獲得更強發展后勁。
其次我們要加大監管力度,“網紅”主播應嚴格遵守法律要求,監管者應當依法行使法律賦予的權限,頭部主播利用自身影響力為商品引流宣傳,必須對商品質量負責。商品質量“翻車”,主播必須受罰,對帶貨主播形成有效約束,在進一步厘清主播、平臺、商家等各方權責的基礎上,加大監管和對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惟其如此,才能堵住投機取巧的空子,讓相關方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同時,平臺企業要為消費者站好崗、放好哨、把好關,消費者更要樹立理性消費、科學消費、文明消費的理念,對于發現的問題及時舉報。
最后,可以引入反饋機制。針對直播帶貨的主播,消費者可以結合購物體驗,參照具體的打分細則,對主播、直播間的貨物和售后等進行相應的評分。此舉可以有效的讓主播重視商品質量及相應的其它服務,同時更清楚的知道哪里有不足,充分了解消費者的訴求。當然,平臺可以對打分設置復核機制,在評分后一定時間內由專業的復核人員對評分進行復核。復核期間,如果主播對消費者打分有疑問,可以向平臺提出申訴,由多名復核人員組成復核組,檢查一下有沒有多扣分、少扣分的情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