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l 施一君
來源:(ID:)
分享 l 周作洛(ID: )
今天看到一段話,感觸很深,分享給大家:
“我們總是追逐太多得不到的東西,卻忘了人生真正的幸福,不過是燈火闌珊處的溫暖,以及衣食住行的滿足。
不管今年你賺了多少錢,不管你經歷的事情是好是壞,請記住,如果你今年身體健康,那么這就是最好的一年。”
我們似乎很擅長將就生活,總想著為了更好的未來,現在就“將就一下”,“有時候我××……”,卻忘了人生無常,時間也不剩多少,人生最重要的,就是好好活著。
謹以此文獻給所有努力的人,希望以后的我們都能不辜負生活,不辜負自己。
01
大多數人都有“合并癥”:
對待工作認真,對待生活卻敷衍
王諾諾在知乎上講了一個故事:
有一次坐飛機,她旁邊坐著一個女孩,穿著絲襪、筒裙和高跟鞋,臉上的妝容很精致。
王諾諾覺得這個女孩瘋了:“8個小時的飛機,我想穿睡衣,她卻化了全妝。”
但飛機進入平流層后,女孩就脫掉高跟鞋,換上一雙棉拖鞋,然后拿出一個大化妝包,把卸妝水、面膜、眼膜等排成一排,隨后去衛生間把妝徹底卸掉。
吃完飯后,她敷上補水面膜,戴上眼罩,安然入睡。
距離目的地還有一個小時,女孩又去了趟廁所,回來的時候已經化好妝,容光煥發。
看她操作那么熟練,王諾諾心里暗道:“她肯定是個大公司的人,經常因為工作需要出差啊。”
飛機降落在港口,女孩拿出手機說:“媽媽,我很快就回家了。”
王諾諾聽后十分震驚:“我突然覺得,她很懂得好好生活。”
王諾諾為何如此震驚?
其實,她的心態和我們大多數人是一樣的:“又不是工作,又不是社交,只是日常生活,湊合一下就好。”
作家艾曉陽講過一個有趣的故事:
她花了300元買了一條日本手工編織的圍裙,是粗棉材質,越洗越柔軟。
我閨蜜看到這款圍裙后就喜歡上了,但是當她得知價格后卻說:“太奢侈了。”
艾曉陽說:“你上個月剛花了一萬元買了一個包。”
我的閨蜜立即解釋道:
“買這個包有用,背著它,感覺自己是個成功女人;背著它,遇到帥氣有錢的男人,你也不會緊張;背著它去談生意,你可信度更高。買這么貴的圍裙,能穿出去嗎?能拿去談生意嗎?不就是家用的嗎?何必那么好?”
你看,這就是我們的“通病”——對待工作很認真,對待生活卻很敷衍。
02
別讓湊合和受委屈成為習慣
你如何度過你的一天,就如何度過你的一生
我們最擅長的是應付生活。
我們有兩種好方法可以應付生活。
第一是“善待現有資源”。
幾年前和同事去香港出差,看中了一套睡衣,很喜歡,雖然有點小貴,但還是果斷買了。
同事說:“不過睡個午覺而已,何必這么講究?我從小到大都沒穿過睡衣,但還是熬過來了。”
我問:“你穿什么睡覺?”
同事回答:“舊T恤和舊短褲!”
我們喜歡這樣“湊合”:
“毛巾已經破了,我們只好湊合著用了。”
“牙刷已經壞了,只好湊合著用了。”
…
我們不僅善于湊合,還喜歡通過否定別人來尋求安慰。
當王石爬山的時候,我們不是佩服他,而是否定他:
“你上去干什么?上去之后還要下來。”
“珠穆朗瑪峰的風景也在畫冊里。”
我們習慣了接受、順從這種將就的生活,并把自己無奈的行為視為高尚,所以到最后,我們只能將就這種生活。
第二種敷衍的回答是:“等我得到××之后。”
“等我考完試之后,我要好好享受一下這份美味。”
“等我賺到這些錢,我就要帶我兒子去迪士尼樂園。”
“等我有錢了,我就隨心所欲地去旅行。”
我們總喜歡把享受生活推遲到“當我有了××”的時候,但到了那一天,我們還能享受生活嗎?
我的表哥余寬常說一句話:“先苦后甜”。
他貸款買了房子之后,節儉得讓人瞠目結舌,經常去菜市場買最便宜、最爛的菜。
我說:“以你的收入,應該沒那么嚴重!”
他回答說:“先還清房貸,然后享受生活。”
去年,他終于還清了房貸,但他仍然在市場上買到最便宜、最爛的蔬菜。
我說:“你不是說還清房貸后就可以好好享受生活了嗎?”
他笑著說:“再等十年,再給兩個孩子買一套就行了。”
如果長期遭受不公正的待遇,它就會成為一種習慣。
有一句哲學名言:你如何度過你的一天,就如何過你的一生。
03
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業
過上好日子
我們只是“湊合”和“等待”,并且出于自我保護的本能,我們發明了一種價值體系來肯定我們的生活。
“生活不就是這樣嗎?”
“大家都這樣,我還是最棒的。”
“我只想過好自己的生活,沒有太多的要求。”
但我們是否曾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我們為什么每天奔波于城市之間、如此辛苦地工作?
不就是為了享受生活嗎?
但現在我們只記得努力工作,卻忘記了好好生活。
起床,快速吃飯,去上班;快速吃午飯,再去上班;回家,再快速吃晚飯;然后刷手機直到凌晨才睡覺。
如果我問你:“這是你在地球上的最后一天,你愿意這樣度過嗎?”
你一定會跳起來說:“我當然不想。”
但問題是——這不就是你現在度過每一天的方式嗎?
我們總是忽略了一件大事: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過好自己的生活。
正如生活大師松浦洋太郎所說:日常生活就是一項高尚的工作。
04
日常生活是一項崇高的工作
松浦彌太郎被公認為日本最懂得生活的人。
松浦在30歲之前,他的人生哲學是“努力工作”。30歲之后,他的人生哲學轉變為“好好生活”。然而,雖然他一直在追求“好好生活”,卻始終覺得“好好生活”很難。
他不知道問題是什么。
直到40歲,他才終于明白一件事:生活=工作。
他提出一個著名觀點:日常生活就是一項高尚的工作。
他開始像規劃工作一樣規劃自己的日常生活:
早上五點起床,慢跑一小時。
回來后,洗澡,做早餐。
然后我一邊吃早餐一邊看新聞。
早上九點去上班。
你必須下午 5:30 準時下班。
周末絕不加班。
每個工作日有兩次咖啡休息時間。
騰出時間陪伴孩子并與朋友喝茶。
每周買一次花。
每兩周剪一次頭發。
每個季度都要安排一次旅行。
如果您堅持一年四季,那么就有四個不容錯過的品嘗時令美食的機會。
…
在將自己的人生規劃成一份高尚的職業后,松浦竟找到了“美好的生活”:“從來沒有意識到生活可以如此美好”。
他的人生哲學影響了許多日本人:“松浦讓我們認識到,日常生活就是我們一生中最崇高的工作。”
05
熱愛生活的人
永遠不會覺得生活麻煩
最近來了一位新員工,剛畢業,還沒有買房,就租了一套80年代的老房子。
隨后她開始馬不停蹄地工作,給斑駁的墻壁刷上一層層的白色石灰,給老家具涂上環保的新油漆,用麻繩在房間的墻壁上掛上油畫,搬回一盆盆各種各樣的花草……
經過她的改造,破舊的房子被改造成了一棟非常具有藝術氣息的“新房”。
有人說:“你不介意麻煩。”
她說:“要想生活好,就永遠不要怕麻煩。房子是租來的,但生活不是。”
很多人肯定會問:把我們的日常生活當成一份工作來規劃,會不會太麻煩了?
但松浦卻說:“事物的一切韻味、美麗和快樂,都誕生于麻煩之中。”
“烹飪最有趣的部分是那些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的步驟。”
“茶道最有趣的部分是那些需要付出很多努力的步驟。”
…
“因為你投入了時間和精力,所以當你享受它的時候你會獲得一種特別的滿足感。”
米蘭昆德拉說:“在麻煩的事情中,隱藏著真正的樂趣”。
熱愛生活的人永遠不會覺得生活麻煩。
凡是生活質量高的人,都不怕麻煩。
能把一輩子當成幾輩子的人,不怕麻煩。
害怕麻煩的人不會過上好日子。
06
那些把日常生活視為高尚職業的人
這份工作絕對不會虧待他。
幾年前,我去拜訪一位朋友。
她出差了,不在家,但在門口花壇的墻上貼了一條信息:
“如果你來拜訪而我不在,請坐在我的花旁邊一會兒。它們很溫暖,我已經看著它們很多很多天了。它們還沒有盛開,所以我會說我想說的話。當我沒什么可說的時候,我就只留下我的綠葉。”
讀著這些話,我感覺心里仿佛有一股涼風吹過,坐下來,開始認真地欣賞花兒。
這位朋友曾在一次聚會上給大家出了一道謎語:
“你對它笑,它也對你笑;你對它哭,它也對你哭——這是什么?”
大家都說:這是鏡子。
但她笑著說:這就是生活。
這就是生活,你如何對待它,它就會如何對待你。
對于那些把自己的日常生活視為高尚職業的人來說,“這份工作”絕不會不公平地對待他們。
本文轉載自“拾一”(ID:),一本有趣、有品味、有主見的文化生活微雜志。
結尾
努力工作,過好生活
生命短暫,我們必須活在當下
請勇敢去追求每一份愛
如果你對寫作感興趣并想通過寫作賺錢
掌握一門技能,作為副業賺錢
歡迎了解“周作洛7天寫作訓練營”
到目前為止,已經舉辦了 18 場,超過 5,100 名學生參加了該研究
7天實踐培訓 1對1復習
幫助你建立寫作認知,快速提升寫作能力
限時特價9.9元,掃碼搶位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