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央視新聞報道了眾多外賣亂象。有些外賣店使用租的假執照,有些外賣店和其他幾十家店鋪共同使用一個營業執照,通過各種手段逃避了監管,成為“幽靈外賣”店鋪,給食品安全帶來了巨大的隱患。在如今信息高速發展的社會,點個外賣是很多打工人和學生們吃飯的首選,而外賣的食品安全問題自然而然擺上了紙面。
翻開手機上的外賣軟件,輸入“炒飯”,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月銷量多達數千單的店鋪。它們的店鋪名通常都很有特色,比如“一家被炒面耽誤的炒飯店”“一碗賭上廚師生涯的炒飯”“重生之我在xx賣炒飯”等。據央視報道,這些走量的店鋪基本上都是不提供堂食只做外賣生意,店鋪面積小,衛生情況也是稂莠不齊。之前網上有媒體爆料,一家名叫“翻滾吧蛋炒飯”的炒飯店,廚師用鐵鍬像拌豬食一樣在碩大的盆里翻著炒飯,周圍環境臟亂不堪。我看著自己在軟件上下過幾次單的“翻滾吧蛋炒飯”店,感覺天都塌了,只祈禱希望這家店的衛生狀況不要太離譜。為了壓縮成本,這些店鋪的外賣包裝多數使用的是網上一位畫師棄用并分享在公共平臺免費供人使用的“國潮”圖案,餐具也是使用的低劣連舀米飯都會變形的勺子。各種段子由此誕生,“吃外賣碰到國潮包裝,液體黑勺,特色店名,一毛錢烤腸,免費甜水,這輩子有了。”一時間關于“幽靈外賣”的傳聞甚囂塵上,嚇得我最近只敢點知名餐飲店的外賣,對“翻滾吧”之輩談虎色變,避之不及。
這些外賣店鋪生意這么好,主要有幾個原因。一是快,原料提前備好,有人下單只用將半成品加熱再加入配菜翻炒一下即可打包交給外賣員,通常半小時內就能送到顧客手上。二是便宜,這些專做外賣的店鋪優惠力度通常很大,優惠券還能膨脹,一份炒飯炒面10元左右的價格便能到手。學生和打工人吃飯最看重的兩點都能做到,難怪銷量高,至于衛生和是否合規之類的只能全憑經營者良心了。
對于這些“幽靈外賣”,可以從以下幾點思考。經營者多注重衛生,將心比心,嚴格管理店內的衛生狀況,不能只顧掙錢。監管部門線下多走訪,對于假執照、一照多用這些違規情況嚴查嚴管責令整改。作為群體數量最多的消費者,點外賣盡量點知名品牌或自己親自去看過嘗過的店,不要為了貪幾塊錢的便宜而跌入“幽靈外賣”陷阱。此外,也可以減少點外賣的數量,和親朋好友享受下做飯吃飯的時光也不失為一種樂趣。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