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敢于擔當作為,這既是政治品格,也是從政本分。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年輕干部“要自覺做勇于擔當作為的不懈奮斗者,銳意改革創新,敢于善于斗爭,愿挑最重的擔子、能啃最硬的骨頭、善接燙手的山芋,在直面問題、破解難題中不斷打開工作新局面”。這一重要論述既深刻揭示了年輕干部應有的使命意識和擔當精神,也為年輕干部如何勇于擔當、善于作為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把準擔當作為坐標定位。敢于擔當、善于作為,是好干部的必備素質。要聚焦老百姓需要什么、關心什么、期盼什么,聚焦改革需要抓住什么、推進什么、落實什么,樹立正確用人導向,堅持事業為上、實績為重,鮮明體現“選”的標準和條件、“用”的目的和依據,做到以事擇人、依崗選人、人崗相適,同步完善落實有為有位、能上能下的用人機制,把考察觸角延伸到改革攻堅一線,看干部干了什么事、干了多少事、這些事干得怎么樣,及時了解掌握干部現實表現,真正把敢于擔當、主動作為的“猛士”“戰士”和善于攻堅克難、銳意進取的“闖將”“干將”選出來、用起來。要堅持以改革創新精神選用干部,引導干部增強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當好改革促進派實干家,堅定不移把改革推向前進、變成美好現實。
用好嚴管厚愛辯證法。聚焦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新期待,把從嚴管理和擔當作為統一起來,用好能上能下機制,讓善于推動改革發展的人“上”、不會推動改革發展的人“讓”、阻礙改革發展的人“下”,激勵引導干部堅持守正創新,積極投身改革、推動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大顯身手。改革需要不斷探索、嘗試,干得多,難免錯得多,改革者也可能受到非議乃至責難。要嚴格落實“三個區分開來”,建立健全干部擔當作為的激勵和保護機制,用好談心談話、鼓勵激勵、容錯糾錯等手段,區分主觀過錯和客觀原因,對于因改革創新而產生的合理失誤,應當予以寬容和理解,鼓勵干部敢于創新、敢于擔當,真正為銳意改革者“保駕護航”,為干部隊伍創造一個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干事環境,讓干部在改革干事中沒有后顧之憂。
注重精準科學識別之法。要堅持近距離考察、多角度分析、具體化評價,通過深入談、仔細問、認真看、反復核等方法,真正把干部的德才素質、工作實績考準考實。要多到基層干部群眾中,深入實地查訪、開展隨機訪談,在鄉語口碑中了解干部,看群眾的真實感受,聽取對干部工作實績的評價。把人民擁護不擁護、實績突出不突出,作為選人用人的重要標尺。改革的成效體現在人民的滿意度上,折射在人民的幸福感上,要把群眾的需求清單列為工作的任務清單,轉化為改革的成效清單,矢志為民造福,注重改革成效,真正在鄉村振興、矛盾糾紛、防汛救災、信訪維穩、征地拆遷等斗爭一線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解難事,以自身辛苦指數解決群眾急難愁盼,換取群眾“幸福指數”,以實際行動贏得人民群眾真心擁護、真正認可。
(重慶市涪陵區新妙鎮人民政府 唐鵬森)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