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島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在遼西走廊,有一座美麗的海濱歷史文化名城——興城,這里以保存完好的明代建筑、能“消災消病”的溫泉、可開發成“第二個北戴河”的海濱浴場而聞名。霞兒已成為我國北部沿海的風景名勝區。在興城縣城東南約10公里處,有一座美麗的小島,這就是菊花島。
菊花島又名大海山,唐代稱桃花圃或桃花島,明清時稱覺華島。相傳二百多年前,戰國時期燕國太子丹為避秦而逃到桃花島,后來有一位名叫覺華山的和尚在此修行,潛心研究佛學,島便得名覺華島。幾百年后,因島上遍地菊花盛開,便改名為菊花島,并沿用至今。
遼寧省沿海島嶼主要集中在遼東半島東部海域,遼東半島以西也就是遼東灣內島嶼較少。菊花島是遼東灣內最大的島嶼,面積40平方公里。巨化島的南北兩端附近海域分布著若干個小島,南側海域有兩個島嶼,一個是樟山島,一個是燕山島。樟山島離巨化島較近,燕山島離巨化島稍遠。巨化島的北端還有一個小島,叫磨盤山。樟山島、燕山島、磨盤山三個小島和巨化島連在一起,就好像一個背著A0的大哥哥和兩個小妹妹一起在遼東灣玩耍,好不熱鬧。
菊花島地勢南高北低,最高峰海拔243米,與遼東半島南端的老鐵山頂大致相當,風光秀麗,與周圍的海景形成一幅十分和諧美麗的畫卷,菊花島北部山地較少,地勢低洼,土地肥沃,適宜農耕漁業,因此菊花島堪稱是一座美麗富饒的海上仙島。
菊花島基本由花崗巖構成。我們知道,花崗巖主要由石英、長石和云母組成。在海浪的長期沖擊和海浪的溶蝕、風化作用下,長石和云母由于質地較弱,很容易被海浪沖走,剩下的就是比較堅硬的石英,而眾多的石英砂,就構成了海灘的主要物質來源。花崗巖的球狀風化特性,為形成各種形態的海濱石山景觀提供了條件。這里不僅有良好的沙灘,還有獨特的石頭景觀。由于這里海浪的動能較大,把海灘上的細沙沖走,留下較大的鵝卵石,形成了卵石灘。在這片卵石灘上,鵝卵石光滑圓潤。菊花島南端有多處卵石灘,游客在這里赤腳走在鵝卵石上,會驚嘆不已,樂趣無窮。
過了卵石灘,就可以看到各種奇特的海蝕基巖地貌。有的花崗巖被海浪侵蝕成熊貓形狀,有的被侵蝕成獅子形狀,有的被侵蝕成海豚、大象形狀……這里有一塊奇石叫“渡海石船”,看上去就像一艘精雕細琢的彩繪小船,面朝浩瀚大海,即將起航,駛向遠方。這里的巖石全是黑色的,就像黛玉一樣。巖石也是千姿百態,有的像萬卷書,有的像匣中珍寶,有的像照妖鏡,有的像梳妝臺、八卦圖等等。
菊花島除了沙灘、巖石,還有不少古跡,游客可以游覽唐王洞、八寶琉璃井、圣水盆、石佛寺、大悲閣等古跡。相傳唐王洞曾是“唐太宗東征時,為避暑而建的石洞”。遼代時曾建海云寺、龍宮寺,但如今已不復存在,僅存一座。龍宮寺遺址已難辨,位于菊花島東端,規模宏大,素有“大龍宮寺”之稱。
游走菊花島,可以感受到山清水秀、海闊天空、風光旖旎的景色。登上菊花島最高峰,放眼望去,大海茫茫,漁船星羅棋布,碼頭發動機聲聲,村民歌聲陣陣,一派熱鬧景象,讓人流連忘返。歸來。海上的蓬萊仙島,我想也不過如此。古代有一位詩人寫詩贊美此島,真實地描述了菊花島的無限風光。詩中寫道:
城外,綠海流淌。
遠處的小島與蘇州隔開。
兩座山峰周圍,冷煙繚繞,波光粼粼。
天空平坦,冰冷而翠綠。
據說居公島南面的小島上還有一處獨特的景點——磨盤山,那里的螃蟹多得可以稱之為“螃蟹島”,只要游客有興趣親自抓,一定會收獲頗豐,如果抓到現場烹制,味道更是鮮美,相信會給游客留下難忘的印象。
現在,興城縣政府已規劃好要開發菊花島豐富的旅游資源:修復被破壞的名勝古跡;新建海濱浴場、海島公園和海濱度假區以及賓館、別墅等;開辟狩獵場、跑馬場;生產和養殖各種海產品以及開辦游船環島及附近島嶼旅游等。總之,在不久的將來,有望把菊花島開發成游客們向往的海上旅游勝地。
遼寧省興城市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