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推動國家發展的強勁動力,人才則是改革成敗的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強化敢于擔當、攻堅克難的用人導向,把那些想改革、謀改革、善改革的干部用起來。這一要求為我們指明了用人之道:唯有用好敢為、善為、實為的改革人才,才能確保改革的航船行穩致遠,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不斷邁向新高峰。
一、用好“敢為”之人才,開辟改革新局
改革是一場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涉及利益調整、體制突破,必然伴隨著風險和挑戰。因此,改革者首先要有“敢為”的魄力。敢為,就是要有迎難而上、勇于擔當的精神。敢為的改革人才不畏艱難險阻,不逃避復雜問題,能夠在改革的攻堅期和深水區中勇挑重擔。
當前,全面深化改革進入關鍵期,一些深層次問題和利益固化的藩籬亟需打破,許多改革任務需要在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下推動,面對這些困難和挑戰,唯有敢于擔當、敢于突破的改革人才,才能推動各項改革任務順利開展。要大膽起用那些有膽識、有魄力的干部,讓他們在改革中展現作為,承擔起攻堅克難的重任。
二、用好“善為”之人才,提升改革成效
改革不僅要敢為,還要善為。善為,意味著改革者不僅要有創新思維,還要具備科學謀劃、統籌兼顧的能力。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牽一發而動全身,改革人才不僅要有遠見卓識,還要懂得如何把握全局,統籌協調各方力量,穩妥推進改革進程。
在當前復雜的改革形勢下,面對經濟轉型升級、社會治理創新、生態環境保護等多重任務,改革者必須有科學決策的能力,能夠善于預見和評估改革中的風險與問題,并靈活應對、穩步推進。那些具備戰略思維、統籌能力的善為人才,能夠通過縝密的分析和科學的決策,推動改革落地生根,實現改革的可持續發展。
三、用好“實為”之人才,確保改革落地
實干興邦,空談誤國。改革的成效不僅體現在改革方案的設計上,更體現在實際落實中。實為,就是要腳踏實地、埋頭苦干,把藍圖變為現實。改革的最終檢驗標準是實績,人民群眾的滿意度是衡量改革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尺。因此,改革人才必須具備強烈的責任感和執行力,能夠抓住問題關鍵,持續推動改革措施落地見效。
當前,一些地方和部門在改革中存在“表態多、落實少”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強化用人導向,把那些務實肯干、成績突出的干部放在重要崗位上,讓他們成為推動改革的中堅力量。要敢于為改革者提供充足的資源和支持,確保他們在一線有足夠的動力去推動各項改革措施的落實,以實績向人民交出滿意的答卷。
(綿竹市九龍鎮 王一棠)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