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出游目的比較復雜,我們的問卷主要列舉了五種常見的目的,從總結來看,欣賞風景和放松休閑占了絕大多數,放松休閑甚至占到了75.8%。如果去掉前兩個影響因素,大家更看重的是旅行帶來的舒適感。
旅行的價格逐漸成為了非常重要的主導因素。從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到大家普遍能接受的價格在500-1000之間,占比42.8%。這跟我們大學生現在的現狀有關系,我們現在處于一個供給能力不大的狀態,80%的錢都是父母給的,我們金錢觀念比較淡薄,但是自律性比較強,所以沒有出現大手大腳的支出,這是一個比較好的現象。但是旅行也是追求舒適感的,所以也沒有出現太摳門的人,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人們出去旅行的消費大部分是在吃住上面,占比78.6%。
圖2. 可接受消費支出圖
和朋友、情侶一起旅行,才是我們的旅行陪伴。只有3%的人是獨自旅行,結伴出行的人也非常少。這證明我們大學生的隱私意識和自我存在感很強。旅行時,我們需要得到親近人的分享和肯定。
從問卷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到,大學生出行方式中,跟團游和自由行的占比都達到了70%,選擇跟團游的很少,說明大學生對于自由時間的掌控能力很強。很多學生選擇前兩種出行方式,這可能和當代大學生的生活理念有關,大家都比較自由,喜歡自己做主。我們完全可以理解這種行為,因為大家都有很大的追求舒適度,自然而然的排斥不能自由安排自己的時間。
圖 3:支出比例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