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戰略,推動生態文明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實踐創新,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大成果。人類經歷了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生態文明是工業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要求。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我們黨一貫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牢固樹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增加森林面積、提高森林質量,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增量。筆者認為,要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應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深刻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基,生態環境變化直接影響文明興衰演替。奔騰不息的長江、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哺育了燦爛的中華文明。我們要充分發揮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充分利用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積累的堅實物質基礎,加大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解決生態環境問題。使祖國的青山更綠、海水更藍、沙灘更美、空氣更清新,為子孫后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
二、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良好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本基出。要實施通過簡單的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推進荒漠化、石漠化綜合治理,擴大湖泊、濕地面積,保護生物多樣性。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三、號召民眾參與環保事業,加強宣傳。利用電視、報紙、網絡、廣播等媒體,加大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及知識的宣傳力度,在全社會營造保護生態環境的輿論氛圍,引導人民群眾據棄不良的生活和消費習慣,逐步養成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號召民眾積極投身環保事業。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單靠政府的力量是不現實的,這一美好愿景的實現還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需要大家共同參與,在這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中,沒有人能袖手旁觀。關愛環境,我們不需做驚天動地的大事,只需做“舉手之勞”的小事,從生活中的每一個小細節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如此,必將為“美麗中國”畫卷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綜上所述,我們一定要以對人民群眾、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態度和責任,加大力度,攻堅克難,全面推進,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