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5日至18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對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改革開放是人民群眾的事業,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這一重大原則,尊重人民群眾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做到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進一步推進全面深化改革,要做到改革為了人民。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義。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的日子。全面深化改革,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推進改革,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例如,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繁榮人民文化事業、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幸福職數,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讓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進一步推進全面深化改革,要做到依靠為了人民。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動力。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回顧歷史,改革開放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開放中每一個新生事物的產生和發展,改革開放每一個領域和環節經驗的創造和積累,無不來自于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實踐。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要堅持問計于民、問需于民,深入實地開展調查研究,在改革設計中盡可能多聽一聽基層群眾的聲音,充分吸收社會訴求、群眾智慧和基層經驗,依靠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找到改革攻堅的思路、凝聚奮進的共識。
進一步推進全面深化改革,要做到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落實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的改革任務,要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是堅持盡力而為,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就人民群眾密切關心的就業、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這些舉措的落地見效,能夠不斷讓“蛋糕”做大,讓“改革紅利”落實到最廣大人民群眾身上。二是堅持量力而行,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緊盯人民群眾在生產生活方面反映強烈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不斷推進改革,持續推動改革成果更廣泛、更直接惠及人民群眾。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