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重點項目葉魯高速公路的建設對沿線各個地區的經濟提升和民生改善都有積極的幫助,本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但是,對于河南平頂山市葉縣的返鄉創業大學生賈柯來說,這條高速的建設卻在他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傷痛。 他向中國交通廣播反映,葉縣縣政府的領導竟然集結了幾百人,非法強拆了他苦心經營近十年的7畝梨園(2024年9月19日新黃河)
河南重點項目葉魯高速建設,是當地一建大事,這一工程落實,對于當地經濟發展和百姓出行改善是有積極意義。項目也需要征地,但是在征地補償工作中,當地政府部門的領導干部為什么不按照工作的實際實事求是對待呢?在涉及到政府的重點工程與百姓的利益發生沖突時,什么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那就是法律的標尺,那就是工作更要尊重現實,而不是拿什么文件說事,堂而皇之地侵害百姓的利益。
新聞事件中的大學生創業果園,已經建成十年時間了,可說是正處在果園掛果的豐果期,并且在建設這一園區時,也受到了當地政府部門的關注,還成了當地政府部門掛牌的大學生創業基地,在當地來講也是小有名氣的。如此被地方政府重視的產業園區,為什么在今天征地建設高速公路項目時,當地政府部門相關的領導干部,在進行這一項工作時,就不能做到按園區的實際進行征地開展工作了呢?說不是經濟林,僅憑什么地方政府部門出臺的文件就可以定性嗎?如果說大學生的創業果園所征收土地部分,是聽到一些小道消息之后,在即將開展重點項目后立刻進行搶栽搶種的樹木,這地方政府部門的領導干部,堅決不能姑息,不但不對種植的果樹進行賠償,還要堅決讓其自己對樹木進行拔除。關鍵這果樹是栽種十年了,地方政府在征地時,就應該按照經濟林的標準去賠償,并且在進行賠償時,依照相關的征地程序與大學生進行協調,在征得同意后,及時簽訂補償合同,然后在依法依規進行賠償,這才是政府官員在征地工作中的履職行為,這也是叫真正的擔當。
在這一事件中,當地政府某些官員的表現著實讓外界百姓失望,當地政府部門是葉魯高速征地是依據平政〔2017〕33號文賠償,按相關的條款將大學生創業果園土地定性為耕地,耕地上大面積種植果園也定性為零散果園。而河南司法局對這一文件卻提出來了不同的意見,說平政33號文關于土地性質是林地才算是經濟林這一條,2020年就作廢了。既然是作廢了,為什么葉縣的領導干部,在征收大學生創業果園時,還要依據這作廢的條款呢?其依據如何讓大學生信服呢?這工作的作風又如何讓外界百姓認可呢?
高速公路重點項目建設,惠民工程,結果在征地工作中,葉縣的領導干部卻不能做到實事求是,結果傷害了大學生的利益,同時引得全國人民關注,地方官員不應該反思自己的工作作風嗎?在日常工作中堅持實事求是的作風又有什么可難的呢?在這一事件中葉縣的領導干部真需要改進工作作風,讓重點工程項目在落實時,真正將這重點工程做到百姓的心坎里,讓百姓滿意,這才是有擔當為民服務的好干部。
(苗鳳軍)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