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為新時代的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社區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強大動力。社區作為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和服務居民的“最后一公里”,必須深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將其轉化為推進工作的實際行動,努力開創社區工作的新局面。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的重大原則。在社區工作中,這意味著要把居民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居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要不斷完善社區的服務功能,提升服務質量,從居民關心的就業、教育、醫療、養老、居住環境等方面入手,提供更加精準化、精細化的服務。例如,像一些社區積極探索建立“15 分鐘養老服務圈”,整合各類養老資源,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潔、助醫等多樣化服務,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捷、優質的養老服務;還有的社區通過打造“一刻鐘便民服務圈”,引入超市、藥店、理發店等生活服務設施,滿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切實增強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全會提出要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社區工作要落實這一要求,關注困難群體和特殊人群,加大幫扶力度。建立健全社區的社會救助體系,確保低保戶、特困人員、殘疾人等群體應保盡保、應助盡助。同時,要積極開展關愛活動,如組織志愿者為孤寡老人、留守兒童提供陪伴和幫助,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加強社區的就業服務工作,通過舉辦招聘會、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等方式,幫助居民提升就業能力,促進就業創業,為居民的生活提供堅實的保障。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基層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社區要不斷創新治理模式,完善治理機制,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新格局。強化黨建引領,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整合社區內的各類資源,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參與社區治理。例如,一些社區通過成立由社區黨組織牽頭,居委會、物業公司、業委會、轄區單位等共同參與的社區治理聯席會議,共同協商解決社區內的大事小情,有效化解矛盾糾紛,提升社區治理效能。
加強社區文化建設也是推進社區工作的重要內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社區要積極打造文化陣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如舉辦文藝演出、書畫展覽、讀書分享會等,豐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評選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等活動,營造良好的社區文化氛圍,增強居民的社區歸屬感和凝聚力。
社區工作者要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和能力,加強對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學習和領會,提高政策水平和業務能力。要勇于擔當作為,積極主動地投身到社區工作中,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更加務實的作風,為居民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社區工作的重要任務。社區要以全會精神為指引,不斷探索創新,努力提升服務水平和治理能力,讓社區成為居民群眾的幸福家園,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社區力量。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