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是發展的根本目的。改革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關鍵之舉,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動力,是完成中心任務、實現發展目標的根本保障。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經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重大決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遵循的“六個堅持”原則之一。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把準、用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重大原則,更加注重改革利民、改革益民、改革惠民,讓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更加注重科技利民。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抓住科技改革,就牽住了發展的“牛鼻子”。數字技術帶來新一輪的科技革新,各地積極探索全域數字轉型,推出的“渝快辦”“隨申辦”“浙里辦”等系列“一件事一次辦”數字平臺,極大便利了群眾日常事項辦理,釋放出更多精力活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破除制約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障礙,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尤其加強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推動科技成果成熟一個、轉化運用一個,讓更多科技改革成果應用于民、為民所用。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更加注重產業益民。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題。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產業升級,是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產業興,人民富。要注重發展新質生產力,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積極推進產業創新和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著力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加快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健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要注重發展綠色生產力,堅持以色綠發展理念引領產業變革,加快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制機制,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加快壯大綠色產業和供應鏈,讓群眾更多享有富足的綠色健康產品。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更加注重就業惠民。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長治久安。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任務。要深化就業體制機制改革,完善就業保障制度,完善就業優先政策,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政策,重點做好高校畢業生、脫貧人口、退役軍人、婦女等群體的就業支持,確保人民群眾完全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要營造公平就業環境,加快完善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健全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健全和規范新就業形態勞動基準,進一步提升就業公平正義水平,確保人人都有通過辛勤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