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鄉鎮(街道)履行職責事項清單工作推進會在京召開。會議強調,全面建立鄉鎮(街道)履職事項清單,是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問題的關鍵之舉,是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性工作。
鄉鎮(街道)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神經末梢”,人少事多、權小責大、任務繁重,各級各部門要貫徹落實《關于全面建立鄉鎮(街道)履行職責事項清單的意見》,明確鄉鎮(街道)職責,做到“責任上收”“權力下放”“職能明確”,持續為基層減負賦能,激發基層干事創業的活力動力。
上級責任上收就位。“上面一條線,下面一根針”。但一些上級部門權責理念錯位,把手中的權力作為“指揮權”,把本應承擔的責任當作“包袱”甩給基層,過多任務下壓轉嫁,造成基層工作負荷過重。說到底,基層“負擔”大多源于上級部門“不擔當”。因此,推動基層減負取得實效,關鍵在于上級部門。各級各部門當樹牢實干擔當的正確導向,把不該由基層承擔的責任“應收盡收”,主動履職盡責,把“干什么”“怎么干”“誰來干”弄清楚,堅決向基層“甩鍋”“攤牌”“層層加碼”說不。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權力觀、事業觀,在工作中換位思考,多站在基層角度考慮問題,真正通過收回工作責任,人按職責干,事按制度辦,讓基層治理責任分明、有序運轉。
基層權力下放到位。基層減負獲得感的缺失,深層次原因在于責大權小的現狀,為基層減負的關鍵在于做好“放權賦能”。因此,各級各部門要把屬于基層的權力下放歸還給,破解權責不匹配、不對等的結構性困境,打破對基層干部的束縛,有效激發干事創業的一池春水。要按照“依法下放、能放即放”的原則,確保經濟社會事務管理權限、人財物等充分下放基層,賦予基層與其服務范圍相匹配的權力,真正讓基層有能力辦事、有資源辦事,切實增強基層干部干事創業的信心。要建立健全“街鄉吹哨,部門報到”的機制做法,賦予鄉鎮街道一定的綜合執法調度權限,推動工作力量下沉基層一線,千方百計保障基層單位高效運行,讓廣大基層干部騰出更多精力干實事、抓落實。
部門職能明確歸位。當前,基層減負取得顯著成效,但由于個別部門之間存在職責交叉,“九龍治水,各管一塊”的現象仍然存在。因此,在為基層減負過程中,必須從大局出發,將平級部門應承擔的職責剖析清楚、劃清界限,確保每一項政策、每一個項目都能找到明確的“責任人”,防止各部門在協調配合時遇事“踢皮球”“出工不出力”,有效遏制“配合”變“掛名”“牽頭”變“撓頭”。要深入一線調查研究,了解基層迫切需要解決的權責對等事項,克服本位主義、力戒官僚主義,壓縮工作模糊空間地帶,找準平級部門對于交叉工作履職盡責、相互配合的最大公約數,把應減之負與應盡之責區分開來,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各安其位、各得其所,構建起高效運行的基層工作體系。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