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畢業季,隨著一份份求職邀請和招聘公告的紛至沓來,即將踏入社會的青年才俊們站在職業生涯的新起點上,滿懷憧憬地準備開啟全新篇章。然而近年來,本該是家人朋友共慶職場啟航的歡聚時刻卻越發罕見。一邊是號稱有1179萬應屆畢業生的“史上最難就業季”,另一邊是各大企業需要進行“搶人大戰”的“用工荒”,結構性就業矛盾愈發明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面臨著就業難、畢業即失業的困境,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將是我國長期面臨的一項重大任務。
以就業優先為“立足點”,牢固樹立正確就業觀念。近年來,“孔乙己脫不下的長衫”一詞引發諸多熱議與共情,一方面,是許多受過高等教育的“孔乙己”找不到符合預期的工作,另一方面,是他們難以“放下”身段就職。這種落差側面反應我國長期受“重學歷、輕技能”的思想影響,對職業教育與產業工人行業的認知不正確,甚至認為技術類職業“低人一等”,導致大批年輕人不愿意從事技能崗位。為此,必須強化觀念引導,廣泛宣傳支持技能人才發展的政策措施,宣傳優秀高技能人才,表彰獲獎高技能人才,同時,建立健全一種以崗位價值、能力素質和業績貢獻為基石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讓崇尚技能成為新風尚,讓技能人才的價值得到充分的認可和體現。就業觀的變化是隱含的、漸進的,更是至關重要的,轉變得好,就能為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帶來巨大的增益和助力。
以產業發展為“著力點”,構建就業友好型發展方式。當前,新技術革命風起云涌,以工業自動化、人工智能等技術為代表的產業變革正對就業市場產生深遠影響。在這一背景下,產業結構調整不僅催生新職業、新崗位,也不可避免地導致傳統就業崗位的消亡,進而引發結構性就業矛盾。為妥善應對這一挑戰,需精心平衡“創造性破壞”與“勞動力市場穩定”的關系,堅持“先立后破”的原則,審慎預判產業升級對勞動力市場可能帶來的沖擊。同時,要積極擴大新產業規模、提升新產業質量、培育新產業動能,以期最大限度發揮新產業的就業創造功能,緩解產業結構轉換對勞動力市場的沖擊,有效化解結構性就業矛盾,實現就業市場的平穩過渡與升級。
以人才培養為“發力點”,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結構性就業矛盾主要體現在供需結構錯位,加強教育、培訓同市場、就業的有機銜接,加快培養大批符合市場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是化解結構性就業矛盾的根本之策。為此,應加強人力資源開發的前瞻性、針對性和有效性,做好人力資源發展趨勢的研判工作,同時,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完善對接機制,發揮急需緊缺技能人才目錄“指揮棒”作用,推進工學一體、產教融通、校企合作培養模式,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堅持需求導向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不斷提高要素適配率,破解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兩張皮”難題。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人才與產業是就業的兩頭,我們不僅要抓住產業發展這個“著力點”,更要抓住人才培養這個“發力點”,引導青年樹立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的就業觀念,在實現全面振興新突破中不斷譜寫高質量充分就業新篇章。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