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占補平衡制度簡介:“耕地占補”是“占用耕地補償”的簡稱,即非農業建設占用多少耕地,就應補充多少數量和質量相當的耕地。
基層存在問題:
一是占優補劣情況仍存在。被占用的地塊主要在公路沿線、地勢較為平坦、離水源近在鄉鎮主要用于農村居民建房、產業設施用地。補充的地塊主要是農戶農轉城廢棄的復墾地塊,或者新開墾的林地、荒地等,交通、地理位置、土質等因素較差。二是后備耕地資源匱乏。我市地形以丘陵和山地為主,地勢起伏大,面積大、條件好、易于開發利用的地塊已基本被開發利用,剩余的大多是開發條件較差的地塊,開發整理的地塊面積小而分散,補充耕地的難度增大。三是補充耕地質量較差。補充耕地比較分散、地塊較小,施工過程中有的地塊沒有嚴格按照補充耕地標準施工,地塊土質不達標、無排水溝、礫石較多,無生產便道、灌溉用水等基礎設施等。四是后續管護經經營難等問題。農村老齡化比較嚴重,外出務工人員較多,新增耕地缺乏經營主體流轉,整治地塊難以持續耕種、面臨再次撂荒風險很高。五是違規占用耕地情況時有發生。部分農戶意識保護耕地意識較差,違規占用耕地建房、挖塘養魚、硬化修停車位、曬壩現象時有發生。
建議;一是規資部門要合理布局。結合耕地恢復后備資源庫優先在整治難度小、交通便利等地理條件較好區域集中實施土地整治;二是鄉鎮要善于規劃。統籌當地經濟發展,結合特色產業、招商引資項目、化零為整聚合地塊實現土地“連散成片”規?;l展;三是要嚴格按照要求施工。聘請專業施工隊伍,嚴格按照耕地標準施工,保證覆土厚度、礫石含量、地塊平整度等相應指標達到要求。四是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方要完善生產便道、灌溉用水等基礎設施,提升整治地塊宜機化水平,做到整一塊成一片,耕種一片。五是要加強資金保障。對于無故撂荒耕地等行為,農業農村部門要取消其享受地力補貼、種糧補貼等并對其加大處罰力度,對于種糧大戶,財政部門要兌現其拖欠的種糧補貼、出臺資金文件支持農業經營主體其配套發展。六是要加嚴格執法。規資部門要加強對耕地保護法律法規的執行力度,加大對非法征用耕地的打擊力度,實施耕地紅線制度,確保耕地資源不被非法占用。七是要加大宣傳力度。地方政府逐級簽訂耕地保護責任狀,村組干部簽訂耕地保護責任書,村組干部納入耕地保護網格員,各村(社區)結合院壩會、大喇叭等方式宣傳耕地保護相關政策,積極宣傳耕地保護方面好的做法和成功經驗,同時加大對違法用地反面典型案件的報道力度,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樹起全民保護耕地的意識。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