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的歷史交匯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需要我們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人民日報評論:探索能源供給側減碳新路徑 實現清潔能源低碳高效發展。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關于新時代能源戰略的重要指示,7月28日到8月2日,成都理工大學宜賓校區“綠動能源,地熱未來“社會實踐團隊走進康定市二道橋溫泉,開展三下鄉調研社會實踐活動。
“多情最是春三月,浴罷東風送晚裝“ 二道橋溫泉是一處天然溫泉,位于康定城北4公里處,泉水源于周公山麓,泉水自地下噴涌而出,常年水溫在37度——40.5度左右,水中富含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舒適宜人,是有療疾健身、休閑娛樂的圣池。
二道橋先前稱為“望江樓”,清亁隆年間,打箭爐同知符兆熊見此地溫泉宜人,便在些修蓋了一間浴室。為方便浴者休息,又在池旁觀音閣處修一樓閣,取名望江樓。民國初年,人們又在望江樓下修建了一座雙層排水、亭閣式雕梁彩繪的通天橋,橋的左岸照壁上題有“小天竺”三字,意為此橋通向天竺,故又有“通天橋”之稱。后來,雅拉河上又架橋數座,由康定北門出城,通天橋位列第二,于是才有“二道橋”之稱。二道橋溫泉應用歷史悠久,因此具有極大的研究價值。
7月27日團隊成員完成線上會議后確定了出行時間以及本次實踐內容,7月28日團隊到達了康定市,并且與團委方面取得了積極聯系。在7月29日,實踐團隊分成若干小組,攜帶精心設計的調查問卷,深入康定市的居民家中,就二道口溫泉保護與應用,地熱資源開發與前景等方面進行廣泛調研。居民熱情招待團隊成員,紛紛表達對的二道口溫泉現狀的看法和建議,為團隊調研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在收集到大量問卷調查后,各小組迅速召開會議,對問卷的展開情況進行詳細的討論與分析。成員們各抒己見,從多個角度對二道橋溫泉建設提出了自己的見解,為后續更深入的調查奠定基礎。
7月30日,實踐團隊動身攜帶儀器對二道橋溫泉進行實地考察。二道橋溫泉空氣中彌漫著淡淡H2s氣味,團隊成員按司其職,熟練地操做儀器,精確記錄著溫度等一手數據并且對于多家溫泉都進行了實踐勘測,在最后收集了一瓶溫泉水帶回研究。
月31日經過了幾日的調研記錄,團隊成員撰寫了一份調研報告,并且在團委幫助下成功聯系到了康定市自然資源局,并于上午九時抵達了康定市自然資源局,與資源局干部進行了深入的交流,雙方就此次活動的目的、內容以及預期成果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并得到了市資源局的大力支持與配合。
從抵達二道口溫泉的那一刻到即將離開的最后一刻,空氣中彌漫著薄霧,仿佛是大自然最質樸的歡迎禮也是最質樸的歡送禮。團隊成員參觀當地溫泉,親眼見證了泉水的咕咕噴涌,這不僅是一次沉浸式體驗,更是“地熱興國”的深刻理解。在這里,團隊看到了人民用泉水祛病健體,用地熱便利家園,他們的勤勞與堅韌是對“國家能源戰略”最生動的詮釋。
“擁有地熱資源,擁有永不枯竭的動力。”“綠動能源,地熱未來” 社會實踐隊全體隊員深感青年的歷史重任,誓將奮發圖強,堅持國家能源戰略,為實現中國夢努力拼搏,讓國家能源安全在新時代征程中行走的更穩,更安心!
(成都理工大學宜賓校區 麻洪松)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