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以黨建為引領,凝聚青年力量,展現青年擔當。8月5日—8月11日,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黨旗引領謀團結新篇,團青下鄉繪振興藍圖”民族團結踐行團一行18人,深入玉林市興業縣,開展了以“奮力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講好廣西民族團結進步故事”為主題的“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踐行團項目以廣西玉林市興業縣鄉鎮為實踐基地,積極探索民族團結與鄉村振興的深度融合。通過實地調研,探討“農村合作社 農戶”的發展模式,參觀特色產業基地,了解產業孵化項目,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新思路。同時學習興業縣的傳統文化與鄉土故事,通過傳統文化體驗活動,促進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與融合。實踐活動對增長青年知識才干,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助力建設新時代壯美廣西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站,踐行團圍繞智慧農牧技術、青年思想成長及特色產業幫扶三大主題開展活動。學子們探訪了興業縣龍安鎮的智慧農牧企業,學習現代化養殖技術,感受科技對農業的賦能作用;與青年干部座談,共話鄉村振興之道,激發投身鄉村建設熱情;實地探訪特色葡萄基地,提出拓寬銷售渠道的創新方案。農職大的學子們,心懷“學農以興農、愛農而務農、服務三農”的崇高使命,深入田間地頭,將知識與實踐緊密結合,以青春的智慧與堅定的步伐,為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增添了新的活力與強勁動力。
第二站,踐行團赴玉林市興業縣賣酒鎮,深入鴻運香柚產業園、木薯種植基地和設施漁業示范基地,通過技術交流、模式探討、品牌建設等方式,助力當地特色產業發展,提出鴻運香柚多元化銷售模式、協助木薯產品建立品牌形象、建議運用智能監控系統優化水產養殖等,以實際行動為鄉村振興貢獻科技力量,展現青春風采。
第三站,踐行團師生在玉林市興業縣開展了一系列紅色教育活動?;顒痈采w城隍鎮龍潭村、葵陽鎮榜山村、文體綜合館及山心鎮石柜村,通過重溫革命歲月、傳承紅色家風、科技賦能紅色文化體驗及共筑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多元形式,深入了解革命歷史,感受先輩們的奮斗精神,強化了青年學子的愛國情懷與責任擔當,為新時代建設與發展貢獻青春力量,共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第四站,踐行團聚焦興業茶文化,在興業縣山心鎮山心村開發區開展“探索興業茶文化”實踐活動。學子們探訪了傳統茶企,體驗手工制茶技藝,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隨后參觀了現代茶企,見證茶葉機械化、數字化生產線的運作,體驗現代農業科技與傳統工藝的結合。學子們加深了對中國茶文化的認識,還將理論知識應用于生產實踐,在鄉間增長見識、錘煉本領,更堅定了投身鄉村振興事業的決心與信念。
最后,踐行團師生前往興業縣大平山鎮南村與古城村,以及興業縣工業園區內的廣西春茂集團,開展鄉村振興學習交流活動。學子們探訪了大平山鎮南村的蕉海蔗林種植基地、古城村的火龍果種植基地和廣西春茂集團,通過實地考察與學習交流,踐行團成員不僅見證了現代農業發展的蓬勃生機,還深刻理解了農業現代化、產業融合及可持續發展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激發了踐行團成員對未來鄉村振興事業的無限憧憬與熱情。
踐行團師生積極投身”三下鄉”活動,充分利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為農民提供農業技術建議和指導,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參與鄉村信息化建設,推動智慧農業、數字鄉村等新型業態的發展,以團結為力,以知識為筆、以熱情為墨,奮力描繪一幅鄉村振興美好藍圖。
(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 趙青 何勇玲 韋翠澤 唐銀發 陳湘瑜)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