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時指出,要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多辦順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實事,扎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總書記始終把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 心上,每次到地方考察總要深入農村、城市社區,到百姓家中去看一看。總書記的一言一行,深刻詮釋了人民至上的理念。對于最接近人民群眾的基層干部來說,更是要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做人民群眾滿意的“孺子牛”。
心懷赤誠,植根人民,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服務意識。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 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來到社區居民趙守成家中,同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拉家常,了解他們的就業、收入、醫保報銷、孩子上學等情況,為他們的幸福生活點 贊,鼓勵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細微之處,流露出總書記對人民的赤子深情。群眾的眼睛是 雪亮的,什么是作秀,什么是真正為民辦實事,一眼就能看出來。基層干部只有懷著對人民群眾 的深厚感情,才會有為人民服務的熱情和激情。要把群眾裝在心里,把群眾當成親人,持之以恒地真誠待民,耐心解答人民的疑惑,熱心化解人民的需求,只有實現與人民的雙向奔赴,贏得人 民的“芳心”。
肩扛責任,勇于擔當,以精準貼心的服務讓人民“暖心”。“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積極擔 當作為的精氣神為黨和人民履好職、盡好責”,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黨員干部的殷切囑托。 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深入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詳細了解社區便民惠民服務等情況后指出, 要緊緊圍繞解決居民的急難愁盼問題,把服務老百姓的各項工作做深做細做到位。一句句暖心關 切,問的都是百姓“小事”,卻濃縮著“國之大者”,緊緊連起領袖和百姓的心。踏上新征程, 基層員干部要從人民群眾最關心的事情做起,從讓人民群眾最滿意的事情抓起,采取更多聚民 心、暖民心的實際舉措,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主動作為,破解難題,以實際行動詮釋“孺子牛”精神。習近平強調,我們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 服務的黨,各族群眾、家家戶戶都是我的牽掛。為民造福,說到底就是要用心用情用力解決人民 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從帶領蘭考群眾治“三 害”、拔窮根的好干部焦裕祿,到主動赴邊疆、戀雪域的時代先鋒孔繁森,從長年累月躬耕于稻田,端牢了國人自己的“飯碗”的袁隆平院士,再到駐山村、獻青春的扶貧干部黃文秀。他們用實際詮釋了“孺子牛”的內涵。為人民服務,不是喊喊口號,做做表面文章。面對新時代征程,我們更要拿出為人民服務“孺子牛”的精神,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黨和人民事業長長久久推進下去。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