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維盛夏,蟬鳴喧囂,我懷揣著熱枕與期待,投身于這場溫情的“三下鄉”之旅。很幸運有這樣一個機會能去接觸更多的人和事,走出校園,跨進社區,體驗不一樣的生活,感受居民的熱情和人間溫暖。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天,但給我的卻是一段美好的回憶,一次難忘的經歷,也讓我在實踐過程中得到了鍛煉,收獲了成長。這段經歷如同一首悠揚的詩篇,而其中最動人的章節,當屬鄰里互助所展現的溫暖力量。
我們的目的地是蚌埠市的兩個社區和一個實踐中心。踏入社區的那一刻,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社區居民的熱情,對于我們的初來乍到,他們帶著一絲好奇,更多的是熱情與我們交流。社區里種植了些果樹,這也許是長居于此的老人種的,他們會慷慨地分享門前的果子,在炎熱的夏季送來了一絲涼爽。社區里在垃圾桶上方和樹木下方安置了捕捉蚊蟲的裝置,真正做到了優化社區。我們采訪了路過的居民,深入了解了居民們的生活狀況,并對社區居民進行了宣講,告訴他們鄰里互助的重要性,傳遞溫暖與關懷,傳播互助精神。
在他們眼中,鄰里之間是無需言說的默契,鄰里互助也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還記得一位老人說自己已經八十四歲,卻可有精氣神了,雖然一個人獨居在此,但鄰里之間都很照顧,有一次她有些疲憊,在家里休息便一天沒出門,周邊鄰居都嚇壞了,趕忙跑來敲門詢問情況,得知她一切安康后才放心離去。通過與社區居民的交談,感觸最深的是他們熱情與友愛。這些老人都很健談,跟我們聊生活,談話間又不失幾分風趣,讓彼此的生活又多了幾分樂趣。平日里鄰里之間的互助也體現在細微之處。誰家做了美味的飯菜,總會熱情地邀請鄰居一同品嘗;看到鄰居搬很多東西也會順手幫幫忙;孩子們在社區里嬉戲玩耍,大人們則在一旁閑聊家常,分享著生活的喜怒哀樂。這種簡單而純粹的相處模式,讓我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最本真的善良與關愛。
對于年老的居民,社區里專門設置了老年食堂,方便不便做飯的老人。對于社區的孩子,也設置了專門的免費支教場所,而作為師范生的我有幸支教過這群孩子,輔導孩子們的功課,也聽聽孩子們的故事,這不僅讓我體驗到了不一樣的社區生活,也積累了寶貴的支教經驗。每一次付出,都能收獲他們真摯的感謝和親切的笑容,那是一種無法用言語形容的滿足感。而在這個過程中,我不僅學會了關愛他人,也學會了感恩與珍惜。
鄰里互助,宛如春風拂面,溫暖著每一個人的心靈。它是一種傳承千年的美德,在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它讓孤獨者不再寂寞,讓困難者不再無助,讓整個社區充滿了溫馨與和諧。
“鄰里風亦暖,家和人自康。”這次三下鄉的實踐經歷,讓我對鄰里互助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它不僅僅是物質上的班助,更是精神上的支持與慰籍。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或許常常忽略了身邊的溫暖,但在這片土地上,我看到了互助的力量,學習到了互助的精神,它讓我們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找到了那份最純粹、最美好的人性光輝。
短暫的實踐終將迎來了告別,告別了熱心的居民,告別了這片土地,雖心有不舍,但鄰里互助的精神將永遠銘刻在我的心中,成為我人生道路上的寶貴財富。未來的我也將帶著這份溫情與力量,去傳遞更多的愛與關懷,讓鄰里互助的美好傳統在更多的地方綻放光芒。
(蚌埠學院文學與教育學院 程紫云)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